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急剧提升。所谓“公共外交”,就是关于如何让对方(或者其他国家)理解本国、如何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设定和认知世界并引导其言论。它并不局限于何谓外交以及何谓政治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如何理解别国或者别国的文化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本书综合诸多敏锐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着眼于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主要旗手——美国文化中心,探究其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活动理念和活动真实情势的变迁。从文化政治学的角度来考察围绕公共外交的各种言论之争,同时对于美国的国际文化研究和战略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 内容 简介: 自2014年起,*总理每年都把 倡导全民阅读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12月,《全民阅读 十三五 时期发展规划》发布;这说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书香中国 全民阅读推广丛书》适时地将倍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为家庭阅读指南、校园阅读推广、数字阅读优化、全民阅读导论四个版块,以 书香 为名,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优化》《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 其中,《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以怎样理解 全民阅读 ,如何具体构建 书香社会 为叙述重点,综述了海内外鼓励读书、推广阅读的重要方略和
《分地阅读》 本书是一本阅读研究的著作,通过 分地阅读 理念,从 读物联通文脉 的知识传播和文化影响角度,具体叙述如何依据不同地区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和地方文献资源,结合江苏、浙江、湖南、福建等地的案例,提出组织局地阅读推广的具体建议。 《分级阅读》 本书借助海内外比较成熟的 分级阅读 理念,从 读物给养头脑 的知识传播和文化影响角度,具体叙述如何依据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年龄,针对幼儿、少儿以及学龄前、学龄后,分别给予家庭导读、亲子共读的书目推荐,以及针对不同体裁读物,所需要的领读、导读、诵读方法建议。 《分校阅读》 本书借鉴欧美名校 校园阅读推广 理念,从 读物增益才华(学识) 的通识(博雅)教育角度,具体叙述如何通过 校园同读一本书(一类书,如名著、美文、游记、传记、日记等) ,以及 好书校园漂
近年来,科技创新与 双一流 建设问题在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讨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着眼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论述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明确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五大任务。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科技创新系列讲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实力、人才质量培养和学科建设水平,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遴选了100余位院士,就 双一流 建设、人才培养、人才队伍、
《文品与人品:一个总编辑的读人笔记》是出版家江曾培先生带有个人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集,收入五十余篇怀人叙事的散文,记述江曾培先生在半个世纪的出版生涯中与诸多文坛名家的工作交往和个人友谊。全书共分三辑,分别是 前辈:作文为人尽光辉 友人:用生命书写生命 书中人:阅读与行路 。笔下人物包括巴金、王元化、柯灵、赵家璧、徐中玉、陈荒煤、徐迟、金庸、丁景唐、陆文夫等,字里行间饱含智慧与深情。通过这些充满回忆的散文,读者不仅能够体会到一个有眼界、有担当的出版人所具备的文化品格,也可从侧面了解中国文坛以及出版界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的积淀与传承。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 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撷取部分精彩评论可进一步拓展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也是文明对话的起点。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中、英文版入选了 “十四五” 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发达的玉器制作工艺、规模宏大的社会公共礼仪建筑等与礼仪活动相关领域的繁荣发展与日常生活领域相对规模较小的居住区、单一的以筒形罐为主的生活器具分别展现了社会发展的两个侧面,共同呈现了重礼仪、轻世俗,重精神、轻物质的红山社会。本书依据现有资料,从两类遗存所展现的差异入手,简要讨论红山文化兴起、繁盛至衰落的发展过程。分析显示,红山社会以玉器及社会公共礼仪设施所反映的礼制规范为构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神权”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是在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长期研究、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重点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知识及研究、内涵与价值、追根溯源及交流与融合、现代传承与发展、区域传播与发展、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产业化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语言简洁凝练、结构系统明了、知识点丰富,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时效性等显著特点,可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生、研究者及广大爱好者参考使用。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少壮之时理想高远,将身许国,准备为唐王朝的中兴轰轰烈烈地干上一番事业。然而,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顷刻间粉碎了他人生的几乎所有希望。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从此开始他那如同被抛弃、被拘囚般的谪贬命运,开始了他在遥远空间和漫长时间双重折磨下的无尽等待和煎熬。从“风波一跌逝万里”到“独钓江雪”,从贬谪生涯到儒者情怀,从生命孤独到诗文创作, 学者尚永亮深入讲述柳宗元置身苦难、品味苦难并 苦难的心路历程。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好读,有学者的深度、作家的文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文普及型读物。
本书共收录 23 篇文章,全书由特稿、总报告、阅读综合研究、 深圳读书月 研究、数字阅读研究、图书馆研究、阅读平台研究和阅读空间研究等八个专题内容组成,既总结上年度的成果与经验,同时提出新一年的思路和建议。 自 2018 年终岁尾启动编写,至 4 23 世界读书日面世发行,本书编辑出版历时不足五个月,历经紧张而紧凑的组稿和编校过程,力求传达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只为给读者呈现一份优质的年度行业发展报告。
如果从比较文化的视野来把握域外汉学和中国学,首要的就是了解其研究对象的学术史。本刊始终把对汉学史的研究置于中心地位的目的就在于此。读一读阚维民的《剑桥汉学的形成与发展》和柳岩梅所译的《俄国汉学史(至1917年前)》,读者就会感到在汉学史的研究方面我们不过刚起步。《国际汉学.第10辑》包括“汉学一家言”、“汉学家访谈”、“汉学家专项”、“西方早期汉学”、“中西文化交流史”、“欧美汉学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专题等。为大家展开中西初识的丰富多维的历史画卷。
本书以首都城市文化为核心展开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考察,结合北京当前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实践,通过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两个维度分析首都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问题和实施路径。从纵向维度探究首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同时从横向维度将首都文化放在全国中心城市的语境中,在世界著名古都和国际文化城市建设两个层面上凸显首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以此为着眼点,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创意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传播拓展成为首都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正文部分的阐释即是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在具体的论述中,结合巴黎、东京、伦敦、纽约等著名国际文化城市的文化建设经验和实践案例,分析首都城市文化建设和软实力提升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改善提升的方面以及途径
物以类聚人群分。《分众阅读:读物给养头脑》通过构建新媒体时代分众阅读服务框架,研判不同阅读群体,甄别不同阅读需求,指出了分众阅读与智慧提升的阅读推广新方略
本书作者继2012年研究和发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之后,根据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新特点,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3年)等统计年鉴中,采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关于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队、公共文化享受的相关数据,经研究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并形成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2013年“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研究,立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而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分析研究中,揭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 2013年度的发展报告仍然分上、下两编,上编为“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指数研究”,下编为《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深度
《农村幼儿教育多元供给职能与绩效》共七章。第壹章国家层面政策对幼儿教育供给的影响、第二章重庆市学前教育供给情况与地方政府职能分析、第三章幼儿教育供给与农村幼儿教育的供给分析、第四章地方政府在幼儿教育多元供给中的职能定位的理论基础、第五章重庆市农村幼儿教育供给的模式及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第六章幼儿教育供给的政府绩效评价、第七章基于重庆市29个区县的实证分析等等。
《淮海集笺注》(修訂本)分为上中下三册,对宋代作家秦观(字少游)的《淮海集》四十六卷作精审的校勘和笺注。它以日本内阁文库藏宋刻本为底本,所参校的宋、明、清版本有12种之多;修訂本在輯佚方面比原本 進一步,在系年考辨方面也多有新的突破。此书主体部分是笺注。秦观《淮海集》原为白文,前人无注,原文也不过10万字左右,经过徐培均笺注,已达145万余字。秦观平生博闻多识,因此笺注难度极高。徐培均积多年之力,对交游关系、作品系年、典识、制度等进行了细致的补注,具有推进秦观家世及生平研究的重要意义。
本书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软实力学说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以首席专家所在文艺学、艺术学和民俗学为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取得综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政府管理文化与民俗文化统一部署建设;建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文化符号,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领域与行动方案。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为了便利于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在华创办了大量的文化事业,如宗教机构、教会学校、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教会医院、救济机关、图书馆、博物馆、出版机构、娱乐机构(电影院、公园、赛马场等)以及教育宣传、医学研究、基金会和学术科研机构等。外国传教士掌握着这些文化机构中的行政和财务大权,排挤和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全力控制着中国人民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幻,对外国在华文化机构实施相应的文化政策。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中共肃清外国在华文化势力的进程,到1952年底基本上收回了教育主权,维护了新中国的文化安全,也促进了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开展。
本书在 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 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本书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