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几乎每个城市都办有艺术节 ,甚至一个城市办有多个艺术节。但是,对这样一种 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对这样一个日益兴旺的城市节庆 市场,学界缺乏必要的关注和研究。陈圣来编著的《 艺术节与城市文化》首次系统梳理了艺术节的发生发 展史,追寻了艺术节的起因和轨迹,剖析了艺术节的 内在肌理和外在形态,研究了艺术节的运作和经营模 式,阐释了艺术节与城市文化的千丝万缕联系,是一 本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论述艺术节的专著,它的出版为 建立一门文化类新兴学科奠定了学理基础。《艺术节 与城市文化》视野广阔,案例丰富,有许多独家观点 和材料,不仅具备理论的科学性,而且具备实践的指 导性。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西班牙语国家卷》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丛书将全面釐清我国文学与世界各主要文学系统之间的生动而丰富的交流关系,全面展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也将为比较文学推进在理论和实践的多个层面上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周振鹤编的《中欧语言接触的先声:闽南语与卡斯蒂里亚语初接触》以现存的相关的汉语闽南方言与卡斯蒂时亚语(西班牙语基础语)接触材料,从各个角度探讨两种语言的初期接触情况,并进行语言学与历史学的背景的分析。附录为存世的专享的闽南语与卡斯蒂里亚语的对照词汇集。
科技创新大潮汹涌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是发展之源,情报是创新之要、决策之基。“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科技情报工作的本质就是要“察势”。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无中生有从天而降,科技情报就是要为科技创新提供信息动力、创新灵感。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这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科研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科技管理和决策的艰难。在新时代,完善
该书分成六编,并加上序章与终章,很明显是作者相关论文的组合。这是许多日本学者著书的特点,他们不做空泛的研究,而是先写作具体而微深入周密考证的论文,然后再将相关的论文进行有机的组合,而成为一本既有分量又有相对宏观视野的著作。作者在经过六个专题的研究以后,既可以对明清时代的中日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又可对唐船贸易引起的中日文化交流发表于读者有启示的见解。我自己从本书中获益良多,尤其是第三编第三章浙江商人汪鹏与日本刊刻的《论语集解义疏》正好与我所感兴趣的和刻本的文化史意义相关,第四编从中国史料中所见的长崎贸易则是体现了作者善于利用史料的范例,都使我深感受益。我想关心中曰帆船贸易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人会对此书深感兴趣。顺便说说,此书原版松浦先生早已赠我,译本也早已着手,但编辑出版却花了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半岛南端,被称为“印度洋海上明珠”。无论在沿海探索航行的远古时代,还是在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时代,斯里兰卡都是连接珠江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等文明地区的重要枢纽。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狮子国”,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外交关系始于汉代,但建立广泛联系是从唐朝早期开始的,并于明朝时达到高峰。本书主要包括斯里兰卡与古代中国关系史述评、史料所见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两国之间海上交通的考古学研究、两国之间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斯里兰卡在中国海上交通上的地位等内容。从考古学角度较为全面地研究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选题有新意,持论尚公允;介绍了一些中国学者不熟悉的斯里兰卡考古学资料,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中西海上交通史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北亚文化交流志》主要记述中国与其近邻日本和朝鲜的文化交流,从中国上古文献中关于古代日本、朝鲜的发现的记载说起,继而介绍中国古代思想哲学的东传,中国儒学、佛学在日本和朝鲜的传播,中日、中朝文学相互会合而产生的成果以及中国文献典籍东传日本的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本志也介绍了日本和朝鲜各历史时期的文化代表人物。
本书的全文逻辑思路是,从学术概念、战略意义、全球化背景起航,围绕着中西跨文化交流,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机遇挑战到对策建议,最终落脚点是如何促使中西跨文化交流向着有利于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应该对于中西跨文化交流有怎样的积极回应,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在欧风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中西跨文化交流中构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自身的影响力。全书正文共有8章。
中韩两国民众比邻而居,自古以来人文交流绵延不断,促进两国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与经济、政治和安保领域的合作相比,中韩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既是亮点也是难点。本书在回顾中韩建交后两国人文交流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韩人文交流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意义所在,并对未来中韩人文交流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