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上看见深渊》是一本特别且深刻的对话录,书名语出鲁迅 于浩歌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书中,诺奖候选女作家残雪与其胞兄、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分别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数次进行了一场二人都感到 很累 又 很有必要 的世纪对话。作为亲兄妹,两位作者在血缘及思想成长经历上的联系,令他们得以基于各自领域丰富的学识而作跨领域的拓展性讨论,较之一般对谈更具亲和性和启发性,亦为对话这一文体结构,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思辨的张力。 话题营养丰富,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心理,作家批评家和欣赏者的心灵结构或层次,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系10年间的二
本书站在全球物的交往视角,基于丝路物质文明交往、丝路制度文明交往、丝路精神文明交往三大层面,围绕器物、技术、制度、经济、艺术、文学、宗教七大要素展开研究。物质上丝路器物是中国美学向世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工匠精神或民族精神传播的物质符号,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技术与文化水平,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民族特色、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制度上丝路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具时空整体性的文化世界,表达了人类各文明的交汇及其精神,昭示丝路是中国向世界输出文化的桥梁。精神上丝路也是全球文明思想体系建构之路,丝路文明知识体系是人类知识体系生发、交流、融合与互鉴的重要形态。
◎内容简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此,《漫谈东西:节日篇》(英文)一书以漫画形式,通过孔老师和小马可两个漫画人物对话,围绕东西方各大节日起源、庆祝仪式等方面的异同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互鉴进行生动有趣的介绍和解读,图文并茂地展现人类多元化的智慧、丰富的情感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以期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内容简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此,《漫谈东西:日常生活篇》(英文)一书以漫画形式,通过孔老师和小马可两个漫画人物之间的对话,围绕东西方日常生活中多个方面的异同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互鉴进行生动有趣的介绍和解读,图文并茂地展现人类多元化的智慧、丰富的情感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以期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本书是上海戏剧学院从其开展跨文化交流学项目以来的八届毕业生优秀论文中精心选取、组织翻译、编辑而成的一本论文集。共分 跨文化的语言艺术 全球视域下的中国戏剧影视与文化研究 重探世界戏剧与舞蹈的叙事、迁徙与实践 创新探索与应用 四部分编排了12篇论文,以及上戏跨文化交流学领军人物孙惠柱教授的论文。上戏副教授司徒嘉怡作序。 本书体现了几个特色:一是跨文化戏剧中如何实现多语兼容;二是从当代视角探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关系;三是在既有研究范式之外做创新和应用性研究。作者在大量的文献基础上,结合表演分析、话语分析、采访、田野调查、工作坊、个人实践,体现了研究方法的多元性。所有文章都经作者浓缩后再翻译,篇幅都不长。特别要指出的是,翻译工作体现了译者都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内容简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此,《漫谈东西:文化篇》(英文)一书以漫画形式,通过孔老师和小马可两个漫画人物之间的对话,围绕东西方戏剧、舞蹈、诗歌等各类文化元素以及彼此之间的交流互鉴进行生动有趣的介绍和解读,图文并茂地展现人类多元化的智慧、丰富的情感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以期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龙泉窑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冬”的由来,宋代黑釉瓷东传与日本茶道文化,“克拉克瓷”与欧洲的“中国热” ,瑞典人的瓷器厨房等等。书中所附中国外销瓷图片,将为读者呈现中国外销瓷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内容简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此,《漫谈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篇》(英文)一书以漫画形式,通过孔老师和小马可两个漫画人物之间的对话,围绕东西方从古至今的文明交流互鉴进行生动有趣的介绍和解读,比如东西方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及历史渊源、 一带一路 十年来的成就、丝绸之路上古往今来的文明交流等,图文并茂地展现人类多元化的智慧、丰富的情感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以期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是世界汽车运动的原始之旅,也是人类历史上次跨洲的汽车赛事。这次赛事由巴黎《晨报》主办,中、俄等国承办。参赛车由轮船运抵上海、天津,再到北京。1907 年 6 月 10 日早,5 辆赛车从北京公使馆区的法国兵营出发,开往张家口,穿越蒙古草原、戈壁,抵达巴黎,历时 62 天。巴津尼搭乘博盖塞亲王的赛车,全程跟踪采访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及影像资料。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不仅推动了人类汽车运动的快速普及,而且对世界 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一本关于巴黎的游记,也是一本关于甜品的地图。作者走进精心挑选的巴黎TOP10甜品店,探访火遍全球的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深挖主厨不轻易吐露的制作技艺和甜品情怀。以散文和影像的形式,呈现天马行空、叹为观止的甜品艺术。更有经典甜品的图文配方,满足读者从欣赏到创作的全方位期待。
本书是以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为视角,通过群体描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作专门研究的著作。研究对象主要是唐朝至清朝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我们在对这些人物群进行总体介绍的同时,选取其中的典型人物,对其事迹、著作、思想等进行研究,使读者在对古代中日人物交流的特点有整体把握的同时,形成对个体人物鲜活生动的印象,从而丰富大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识。
本书立足于服务杭州的公共体育建设,对德国柏林市的公共体育建设展开分析研究。全书主要从从公共体育建设入手,进行多角度理论分析,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理解德国柏林市的公共体育建设。希望通过中欧对比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促进杭州城市公共体育的发展进程,促进对外合作交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撑托丝绸之路的天地。“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这是唤醒丝绸之路的生灵。驼铃传响,踏破了荒凉,雁叫长空,拂拭着寂寞。串串足迹,似行行跳动的音符,谱写出一曲曲英雄之歌。这条通道缀满民族文化的异彩,洒遍中西文明的花雨,它从往古延伸而来,向未来蜿蜒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