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取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其中三分之一为次披露),编辑成册,全面呈现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动荡巨变的中国百年近代史,期望能帮助历史学家、读者直观地认识、思考这段历史,回顾反思其间的辛亥革命这一开创性事件。 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加速清王朝覆灭的关键,促成了亚洲个共和国的建立,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是必然,还是偶然?慈禧太后、康有为等保皇派,梁启超等立宪派,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袁世凯这类军阀,严复、蔡元培等教育家……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如何认识?这些问题不断在海内外学者中引发激烈的辩论。各地学者对辛亥革命遗产也有不尽相同的解释。抛开派别的分歧,所有中国人都将那段动荡岁月视为“百年忧虑”或“百年屈辱”,其中蕴含的情感至今萦绕在人们心头。 作者通过历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紧要关口,但民国的未来之路却注定要历经坎坷与波折。在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下,一代枭雄袁世凯以权谋治天下,但洪宪帝制却将其推上绝路。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国再度陷入到南北分裂的危险境地。在南与北、血与火的冲突中,北洋军阀内部又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等派别,其间朝云暮雨、风云变幻,演绎了民国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
“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在《三十自述》里,梁启超曾这样描述自己出生的时代背景:“余生同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实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而意大利建国罗马之岁也。”然而生在这“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大时代里,也注定了其一生的跌宕起伏。 本书以梁启超的一生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严复、孙中山、杨度、宋教仁、蒋百里、胡适、徐志摩等人的交往为横轴,以点带面、以人带史,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讲述了晚清民初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以梁启超为中心再现了时代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担当、求索和彷徨。
本书以民盟的主要领导人张澜为研究对象,侧重点为民盟成立前后张澜的政治生涯及他个人对民盟政治走向的影响。书中所依据的资料有张澜本人的文集、诗集、政论、手稿和民盟中央公布的文件汇编、旧报刊及国内部分档案馆的档案。
《甲骨文字形演变研究》是在对甲骨文字形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探讨甲骨文字形演变规律的文字学著作。本书在甲骨文中选取104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字例,穷尽收集每字的各种形体,以类型学的方法归纳类型,用列表的方式展示各种类型在王卜辞和非王卜辞各组类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各类形体作详细的说明和疏证,从而勾勒出每字字形的演变规律和演变谱系。以此为基础,全面考察甲骨文字形,总结归纳出甲骨文字形演变的“简化”“繁化”“声化”“异化”“讹化”的五大规律。?甲骨文作为我国现存*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材料,是汉语现在所能追溯的*早的源头,也是汉语史研究的起点。字形是语言文字研究的基础,甲骨文字形演变规律的研究,对古文字和古汉语的释读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该书出版得到以下基金鼎力资助,谨致谢忱!???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本书是具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论文的汇集,大致分三部分:一是对中华民国时期中韩关系的论述,二是对有关民国史专题的研究论文,三是介绍韩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情况。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由朱自清、胡适、闻一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大师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一书按通览与专讲纵横史学。共两个部分:以联大必修课教授雷海宗的 中国通史 为主,再增设教授专题专讲。专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多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保持作者独立性和阶段的系统性。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七个部分:胡适先生讲 哲学概说 诸子哲学 ,冯友兰先生讲
《中间商与中国近代交易制度的变迁:近代行栈与行栈制度研究》以近代经济活动中的中间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栈及行栈制度的深入研究,总结以中间商为纽带的近代市场交易制度、交易秩序及其演变,借此探讨市场贸易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近代交易制度变化的轨迹及特征。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紧要关口,但民国的未来之路却注定要历经坎坷与波折。在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下,一代枭雄袁世凯以权谋治天下,但洪宪帝制却将其推上绝路。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国再度陷入到南北分裂的危险境地。在南与北、血与火的冲突中,北洋军阀内部又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等派别,其间朝云暮雨、风云变幻,演绎了民国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以传教士东为序曲,然后系统地了自鸦片战争迄1949年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全部过程。作者通过对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传教士、教案、教会学校的重点介绍和分析,史料丰富、论证严密,充分揭示了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的一个“怪胎”。四川军阀在蜀地割据自雄,拥兵自重。或纵横捭阖、翻云覆雨,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或诛求无厌、巧取豪夺,勒派饷款、聚敛财富;致战事频发、经济疲敝,兵匪肆虐、百姓遭殃。本书,收录大量四川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或参与军阀混战的军、政人员亲历的回忆文章,举凡四川军阀的产生、发展、消亡,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在书中均有详述。
《民国时期蝗灾与社会应对:以1928-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辖区为中心考察》主要内容简介:蝗灾是全球性的主要虫害,中国有史以来又是蝗灾频发、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度,系统研究中国历代蝗灾频发的自然规律,探讨应对政策、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对于稳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