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出版社图文本《话说民国》(上下册)开创了国内民国史类图书的先河。两位资深的民国史研究者力图真实刻录民国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少有主观评价之语,多以真实感人的历史细节呈现。对待民国人物,无论功过是非,皆秉笔直书,并大量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披露的史料,诸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最新开放的《蒋介石日记》及宋子文档案,告诉读者历史真相中他们的人生轨迹。全书近200个篇目,勾勒了自1912年孙中山南京就职至1949年蒋介石黯然离别大陆的民国历史,按年代铺排,对民国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梳理和回味。一系列湮没在历史烟尘中的人和事,在作者儒雅温润的笔墨中重获生命。以编年体的方式铺展,以故事的形式叙述。标题与导语结合,标题以点晴之笔,瞬间打动读者;导语带出悬念,引人
内容简介
两千年前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帝国遥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东方的帝国一路走来,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不衰的奇迹;西方的帝国灰飞烟灭,但却是孕育欧洲文明的源头之一。在世界历史的若干重要时段,曾经多次存在着几大文明同时并存的现象,秦汉与罗马文明的并存是其中例证之一。 300余幅配图映衬着一个系列讲座,映衬出世界历史上帝国时代的倒影。
伊本·白图泰于弱冠之年离乡远游各国。1333年至印度德里,留居9年;1345年游历广州、杭州等地,1347年至印度,1349年返回摩洛哥,后又去西班牙和中西非旅游。1354年定居非斯。他口述其旅行见闻,由他人笔录成书,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此书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包含对中国民俗和景象的记载,对研究中国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参考价值。文笔生动,引人入胜,作为世界名著,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代读者心中拥有崇高地位。
本书共分54篇,约90万字,内容包括了国际期租行业中实务操作的方方面面,从期租合同的订立、履行及产生纠纷如何处理等详细具体。书中引用大量国际公约、国际仲裁(法院)先例,并用大量实例阐述观点,理论性和实务操作性都很强,经典的案例分析让读者大开眼界。本书编写是在10年前杨良宜先生所著《期租合约》基础上,更新及扩充了大量新内容。本书适合从事国际航运、外贸行业人士、海事律师及高等院校国际法专业、外贸专业在校学生等阅读参考。
本书为"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的研究成果,从十个层面全面而细致地展示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的研究成果:章:古代语文教育分期论,第二章:古代语文教育本体论,第三章:古代语文教育方法论,第四章:古代语文教育内容论,第五章:古代语文教育文化论,第六章:古代语文教育教材论,第七章:古代语文教育名家思想论,第八章:古代语文教师素养论,第九章:古代语文教育教学论,第十章:古代语文教育发展论。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学古典名著,用畏兀儿体蒙古文撰写,共282节,因蒙元时期秘藏内廷而得名。本书记录了成吉思汗先祖谱系、传说及事迹,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元太宗)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游牧狩猎诸部落,尤其是蒙古诸部落的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原始宗教信仰、习惯法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也是研究蒙古族的起源与形成,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的历史,大蒙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作者据《四部丛刊三编》本等不同版本校录,并作必要的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版本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以民盟的主要领导人张澜为研究对象,侧重点为民盟成立前后张澜的政治生涯及他个人对民盟政治走向的影响。书中所依据的资料有张澜本人的文集、诗集、政论、手稿和民盟中央公布的文件汇编、旧报刊及国内部分档案馆的档案。
徐良利同志新著《伊儿汗国史研究》,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补和修订完成的。这部书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以蒙古人征服和统治伊朗、伊拉克和小亚细亚为立足点,在广泛搜集中外文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研究方法和手段,对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新史学》是探索史学发展新路的连续出版物,已出版三卷。本卷旨在对“约定俗成”、业已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近代知识进行审视:近代知识如何“约定”?如何“俗成”?这类约定俗成在近代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中是如何发生的?具体而言,本卷涉及三个有关近代知识的问题:,“近代知识”是以何种方式被叙述或呈现的?第二,“传统知识”在面对“近代知识”时,作出了何种自我变通?第三,当一种制度、概念、生活方式或改头换面、或原封不动(此种情形于“器物”层次)地被接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些便成为人们思想观念里、或者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传统”。这些新传统是如何形成的?收入本卷的9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考察。
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君主,1875~1908年间中国名义上的统治者。他一生三十八岁,在位三十四年,自打记事儿起就君临天下,但始终处在慈禧太后的操纵之下,生活没有自由,婚姻不能自主,备受摧残和迫害,最终含冤九泉,命运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光绪皇帝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曾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毅然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由此打开了中国百年变革大潮的闸门。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学古典名著,用畏兀儿体蒙古文撰写,共282节,因蒙元时期秘藏内廷而得名。本书记录了成吉思汗先祖谱系、传说及事迹,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元太宗)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游牧狩猎诸部落,尤其是蒙古诸部落的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原始宗教信仰、习惯法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也是研究蒙古族的起源与形成,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的历史,大蒙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作者据《四部丛刊三编》本等不同版本校录,并作必要的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版本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全球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快速崛起,新的全球城市不断形成。研究分析全球城市的历史过程、整体运行、政策措施及发展战略,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厘清全球城市建设与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本书从历史、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生态和空间等领域入手,分析和总结伦敦全球城市的历史方位与现行方略,为我国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国际参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