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起,人类就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捕捉和记录时间的流逝,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计时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安排自身活动的可靠参考。 人类既珍惜时间,也珍视这种用于记录时间的工具。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二十八件计时器。它们有的毫不起眼,有的极尽奢华;有的为了彰显自身地位,有的为了改变国家的命运 从旧石器时代的狒狒腓骨到太空腕表,从地中海海底到月球表面,从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伦敦到11世纪的中国,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 驯服时间 。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历史上那些令人惊叹的、奢华的钟表 从大本钟到劳力士,并试图告诉我们,计时器并不再纯粹关注功能,也关注设计。
暂时没有内容
从慷慨悲凉的建安七子,到魏晋禅代之际睿智却凄凉的正始名士,从放荡不羁却落入凡尘的竹林七贤,到五胡入中原、世乱时危而狷介轻狂的中朝名士,再到晋室南渡之后的一手麈尾轻扬一手挥鞭北指的太元名士,他们是政治家
《极简中国史》 本书是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再版,全书分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书中吕思勉先生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对上古至近代中国的政治、地理、社会、文化等做了全面、简明的叙述。文字平实易懂,条理清晰,见解新颖独到。本书是第Y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也是一部能让人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划时代巨作,被海内外读者誉为 一本书让你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 《历史的镜子》 《历史的镜子》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从先秦到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撷取或奇人,或轶事,娓娓道来,也或者品评忠臣名将,畅谈才子佳人,纵论社会现象,文字洒脱,态度严谨,内蕴深刻,异彩纷呈,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尽窥塑造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根
《听古代考霸一声吼》 科举考试制度从隋唐开始,到明清结束,历时1300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作者选择了几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他们或是通过科举考试一鸣惊人,或是在看不到尽头的科举考试中蹉跎了青春。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创作出众多流传千古的 名篇佳作。 从他们的励志人生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人间惊鸿客》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 赘 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 吃货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 渣男 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
吕不韦、霍光、尔朱荣、严嵩 这是几个曾经让天地变色、令历史改辙的人,他们的存在使得原本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因之黯然失色。千百年来,有关他们的历史真相也被各种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标签和脸谱所遮蔽。 本书采用独特的*人称手法,真实细腻地再现了这九个深深地烙上中国王朝政治特色痕迹的权臣的生命历程,生动演绎他们的奋斗、崛起、人性的挣扎与幻灭。通过另类视角的解读,观照其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且深入探询古代中国政治的潜规则,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基因和人性密码,还原历史的吊诡而善变的本来面目。
《明朝大悲咒》 本书是熊召政研究明朝历史多年的感悟。作者深入浅出,讲述了诸多明朝的故事,将明朝皇帝如朱元璋、朱棣,大臣如张居正、宋濂、方孝孺,大太监魏忠贤、冯保等形象各异的历史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叙述了明朝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历史观,如权臣并非奸臣,关键是是否做到 权为民所用 ,如判断一个官员的好坏不能仅仅看其道德品质,更应该看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对历史人物,作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对在民间传说中广受赞誉的海瑞的评判,发人深省。 《明朝帝王师》 明朝帝王师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他们一般先做太子的老师,凡入选者,时人便以 储相 待之。老皇帝驾崩后,继位的太子一般会让他们进入权力中枢 内阁,担任辅臣乃至首辅。因此,明朝帝王
《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
本书《豆腐与威士忌》是野岛刚的随笔集,文中题目涉猎甚广,有食物、美术鉴赏、历史、文物、突发事件、社会观察等。有的从男性的角度,有的从四十多岁的年龄角度,有的从日本人的角度,有的从记者的角度,有的从对中国有留学经验的人的角度……书名取自日本文化中“吸收”、“杂糅”和“改良”的传统,不论是引自中国的“豆腐”,还是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日本威士忌”,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这是一部富有思辨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讲述权力在非正常状态下更迭交替的历史。 本书通过对秦帝国的灭亡、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武则天当国、大宋开国、靖难之变等一系列对于中国历史进程有决定性影响事件的解读,试图把握中国历目前的政治格局的裂变与重组过程中规律性的质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去重新观照久已被贵族化和“博物馆化”的历史,用常识和理性取代标签和脸谱,还原人性的真实,解读历史的吊诡。
本书以2011年日本核泄漏作为引子,观察和分析了日本社会在突然降临的灾难中呈现的种种真实机制,并提出在充满危机的现代社会,保持临界状态思考的意义。而与美军基地共生的冲绳,则长期生活在临界状态中,正因如此,小小的冲绳在不自由的历史处境里,冲破国家和主权的逻辑,迸发出自由的政治想象力。作者关注冲绳的思想力量,以此出发,进而重新开掘中日关系、东亚政治秩序乃至世界文明格局的思考。
本书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收录明人的笔记三部。 《治世余闻》、《继世纪闻》为明代陈洪谟(1474——1555)撰。《治世余闻》成书于正德十六年(1521),专记弘治一朝见闻,分上下两篇,“上篇事关朝庙,下篇则臣下事也”,多为一时所见所闻。《继世纪闻》则记正德一朝的见闻,书成于嘉靖初年。两书内容均翔实可靠,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关这时期朝政、吏治、边疆等的资料。 而另一部《松窗梦语》为明人张瀚所撰,是作者晚年追忆一生见闻经历之作,全书共八卷,三十三纪。涉及各地风物与人情、边境边疆、工商财政、漕运等内容。此书在明史研究界相当有名,书中材料屡屡被中外学者所引用。
本书作者出身于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家族 广西桂林灌阳县唐家,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唐家都出过卷入历史风暴中心的人物,如唐景崧、唐镜沅等,从晚清的进士翰林巡抚知州到民国的学者教授国军将士,百年
宋代徽州山区,有女孩子的人家,为什么会种很多树?男人不在家的住宅,外人(即便是警察)强行进屋,会遭遇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明代徽州府,为什么有70%的家庭能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无徽不成镇”的俗语,说明了什么?徽商最富有的家族,到底有多少钱?现代社会的“合同”名称是怎么来的?徽商当铺怎样计算本银的利息?文人郑板桥靠徽商子弟资助娶了女粉丝当老婆,可他为何对徽商没好感?……答案尽在《徽商密码》!
先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的《鲍鹏山新说〈水浒〉人物》系列电视节目,而后有《鲍鹏山新说〈水浒〉》(一、二)图书。现在我们隆重推出的《鲍鹏山品水浒》是在查漏补缺、改正错讹外,特意进行“语林采英”——以《鲍氏心语》的形式凸显“鲍品《水浒》”的绝妙好辞。 鲍鹏山从文化、制度、人性等角度解读《水浒》,少讲情节,多讲细节;少说是什么,多讲为什么。他从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等人入手,突破了对《水浒》故事情节的简单复述,读出了藏于故事背后无比丰富的人性内涵、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读出了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和新的精彩。本书是对金圣叹、李贽等人品评《水浒》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