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通识课:典藏纪念版》,通过精美装帧赋予书全新意义,内文经再次编校,更为翔实可靠,是一套更值得收藏的传统文化图书。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文明开始在欧洲产生,逐渐向扩展,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广阔海洋上的冒险,非洲大陆的发现,新夫陆的开辟,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成为大航海时代文明进程的主要体现。本书选介这的时代里影响甚至改变近代文明进程的巨人,再现历史,让凑者置身开拓新世界的前沿,体会不屈不挠的探索者们所面临的危险,追随人类文明的脚步。 本书选取了十四、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曾经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探险巨人几十人,按照他们的不同国度分别进行介绍。本书力求还原历史原貌,除了忠实地刻画这些个人,还描绘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地域,展现了他们在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期望和原则。
世界各国从分散发展到趋于一体,大抵从15世纪、16世纪开始,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清朝从1644-1912年共延续了268年,这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却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使封建社会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18世纪世界历史的大变局中,康乾盛世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而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朝日益衰颓,已奏起了“落日的挽歌”。
本书作者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这是他研究中国宋代人物和文献的一部论文集,包括7篇专文和1篇书评。原用英文写成并在西方学术期刊正式发表过,现经过多方努力,已译成中文。书中运用文本考古学的方法——即深入分析研究历史文献产生和流传、改造的历史,力图恢复文献本身的面貌,还原文献作者原本的真实意图及被篡改的经过,在个别案例中甚至建立起一个文献不断被后人改造的链条,揭穿了许多历史真象,如秦桧和蔡京的功过善恶、金人攻陷汴京的隐曲等。通过细密的文献考证,作者证明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与李心传《道命录》等史家著作的可信度,同时使朱熹及其后来道学家对历史文献大做手脚的事实浮出水面,拨云见日,令人耳目一新,使人们对11-12世纪那段宋代历史产生颠覆性的认识。本书极具史学方法论上的意义,具有前瞻性和开
张颂(1936年-2011年),我国播音学界泰斗,创立了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培养了大批的播音员、主持人和教师。《张颂学术年谱中国播音学泰斗的学术生涯》以时间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全面梳理张颂一生的学术成就,是中国广播电视学科领域部学者学术年谱。
林志纯先生,笔名日知,我国著名的一代史学大师、教育家,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科的开创人和领导者,世界古史研究与教学的奠基人,中国古史专家。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史学界的代表性学者之一。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是一部对比解读中西方名人的拍案惊奇之作,更是一次令人深思浩叹的历史探险。作者驻足于近代中西方社会激烈交锋、动荡转型的十字路口,通过那些主导、影响国运民生的风云人物,如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人在急剧变迁的历史关头截然不同的道路选择,透视近代中国迷失落伍的深层原因,剖析大国兴衰的关键节点,为今天的中华复兴之路寻找宝贵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