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收入22篇文章,大致以时间为序,以专题形式,论述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各阶层与各时期国家权力的互动、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以后者更为精彩。中国农村政治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非走这一步?本书正是通过回顾1903-1953年之间的农村社会历史,试图彻底厘清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和文化结构变迁的内在线索和发展方向。理清这个脉络,对认识百年中国,尤其是大规模推进现代化的近代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温故》是历史文化读物。 它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温故》大体上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合订本贰辑)是《温故(之五)》《温故(之六)》《温故(之七)》《温故(之八)》的合订本。
“历史备忘书系”将更强调“民间档案”的特点,作者来自各界各地,名气元大小之分,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大命运,或悲、或喜、悲喜交替,生活的原生态,常常更能反映出历史的本相,因之各种作者均有择选的必要与价值。形式也可多种多样,日记、信件、交代、采访实录、回忆录,视内容而定。而且我相信,原本不起眼的个人记录,愈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是一团混沌,是错综复杂的有机构成,好么,唯有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各式各样的记录,才有可能接近其原貌,才有可能在繁多细节中凸现出冰山下的一角。 希望读者能够接受和喜欢这样一套并不取巧也
本书为“专题史系列”之一。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在沙漠轻田野考古种对长城遗迹实地考察与对历史文献研究的成果,对中国历代长城的建置时间、长城走向、建筑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间以驳证不同的见解,并在前言与结语部分,讨论了人们对长城不正确的认识,长城的起源及对长城的研究与保护。该书引证史料宏富,并将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充分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少的见解,完整再现了中国长城建置的历史。
弗兰兹·罗森茨维格,·本雅明,格尔绍·肖勒姆:在20年代的德国,这三位思想家共同想象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它呈现了一种弥塞亚乌托邦的思想。对立于将历史视为一条永远走向人类终完善之路的乐观主义观念,他们提出了一种断裂的历史思想,其各个环节不能被纳入一个总体,与表面的同质化相比,其破碎更具有意义——同样也更有前景。 在三位思想家那里,上述另类的历史出自于他们对20世纪巨大变革的直接经验。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在历史理性解体的基础上,希望的火花再次燃起。透过的范畴,乌托邦再次闪现在三位作者那里。在向新事物的突现敞开的这一时间模式当中,理想的迅速实现变成了可以被设想的事情。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 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 本册为册,主要讲述了1928年到1933年,发生在东北的历史。
慈善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回顾中国慈善事业演进的历史,对于认识社会慈善状况的文化源流和社会条件,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慈善事业,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本书共分《绪论篇》、《渊源篇》、《古代篇》、《近代篇》、《当代篇》等5篇、11章40万字。著者求通、述要、出新,纵横结合,首先在宏观上勾勒了慈善、慈善事业与慈善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基本研究方法。其次又从微观、渊源上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观念和社会变迁的关系。第三缕述了先秦以来的慈善、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衰落与再次崛起。是目前仅见的关于中国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的研究专著。
“历史备忘书系”将更强调“民间档案”的特点,作者来自各界各地,名气元大小之分,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大命运,或悲、或喜、悲喜交替,生活的原生态,常常更能反映出历史的本相,因之各种作者均有择选的必要与价值。形式也可多种多样,日记、信件、交代、采访实录、回忆录,视内容而定。而且我相信,原本不起眼的个人记录,愈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是一团混沌,是错综复杂的有机构成,好么,唯有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各式各样的记录,才有可能接近其原貌,才有可能在繁多细节中凸现出冰山下的一角。希望读者能够接受和喜欢这样一套并不取巧也不花哨的书系,也欢迎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成为本书系的作者。
“历史备忘书系”将更强调“民间档案”的特点,作者来自各界各地,名气元大小之分,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大命运,或悲、或喜、悲喜交替,生活的原生态,常常更能反映出历史的本相,因之各种作者均有择选的必要与价值。形式也可多种多样,日记、信件、交代、采访实录、回忆录,视内容而定。而且我相信,原本不起眼的个人记录,愈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是一团混沌,是错综复杂的有机构成,好么,唯有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各式各样的记录,才有可能接近其原貌,才有可能在繁多细节中凸现出冰山下的一角。 希望读者能够接受和喜欢这样一套并不取巧也不花哨的书系,也欢迎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成为本书系的作者。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她世代繁衍生息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的东部,浩瀚的太平洋的西岸。今天中国的版图,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有18000公里海岸线、6500余个岛屿与14000公里的岛岸线,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按照现代国际海洋制度,还有应归中国管辖的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既孕育了中华民族辉煌的陆地文明,也同样孕育了深厚的海洋文明。中国海疆史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又是世界海洋文明史的一部分,客观地展示这一历史画卷,是研究中国海疆历史的根本意义所在。
伊香俊哉是有着人类良知和学术理性的日本学者,研究中日战争史经年,秉持严谨、客观的原则,追求历史真相,不回避日本的侵略责任,本书即其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利用大量资料,阐释中日两国战争记忆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异同,希望由此进一步探索正确书写历史、不忘过去、面向未来之径。
慈善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美德。回顾中国慈善事业演进的历史,对于认识今天社会慈善状况的文化源流和社会条件,对于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慈善事业,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本书共分《绪论篇》、《渊源篇》、《古代篇》、《近代篇》、《当代篇》等5篇、11章40万字。著者求通、述要、出新,纵横结合,首先在宏观上勾勒了慈善、慈善事业与慈善史研究的基本问题与基本研究方法。其次又从微观、渊源上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观念和社会变迁的关系。第三缕述了先秦以来的慈善、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衰落与再次崛起。是目前仅见的关于中国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的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