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册, 《桃园三结义》 告诉我们,要完成大事,仅凭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刘备和关羽、张飞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团队。再加上曹操后来的推荐,刘备才能无中生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诸葛亮下山》 告诉我们,欲成大事者仅仅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有团队而没有卓越的军师仍将难成大事。 《大意失荆州》 告诉我们,虽说创业维艰,宏图亦可大展,但守成更是不易! 《三国归一统》 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让子孙承受 富不过三代 恶果。
三千年的粮仓保卫战、厚葬毁了大汉江山、东汉王朝的财政困局、别说宋朝不差钱儿、经济学家王安石的两大创新、白银让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谁偷了康乾盛世的馒头 本书从钱、粮等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希望在历史的王侯将相、善恶忠奸等视角之外,从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出发,为广大读者解读货币对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诠释货币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海上马车夫的世纪辉煌、鲁滨孙是个奴隶贩子、棉花大战中的 X 因素、牛顿让银币遭殃、为了3便士茶税丢掉13个州、一战爆发与钱无关、美元成了世界Q币、国家信用多少钱一斤 本书站在经济的视角,讲述从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到 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五百年中,世界历史和经济演变中的精彩故事,特别是那些影响大国命运的经济共
《故宫里的中国史》是一部讲述故宫历史的作品,围绕故宫展开,兼及元明清三朝历史。全书分元明卷和清代卷上下两卷,共十八章。上卷从忽必烈初建元大都开始,一直写到永乐十八年迁都紫禁城,后到明崇祯帝之死。以紫禁城的兴建和成熟为轴心,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写出了发生在这座宫阙里的悲欢离合,以及被紫禁城所见证的诸多历史事件,同时结合古建筑的知识,介绍了主要宫殿的修建和背后的故事。下卷从沈阳故宫写起,直到晚清时期紫禁城所经历的历史黄昏和曲折命运。同时进一步明确故宫的历史体系,通过辛酉政变、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等事件,将颐和园、西苑、避暑山庄的建筑纳入其中。后以王国维在昆明湖投水和故宫文物在战乱中的辗转为补充,全面展现了故宫六百年的兴衰变迁。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历史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通揽史学,共分为六章,自中华文明起始(夏、商、周)至清代为止,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多层次启发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史。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诗词课》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是汇集名师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从诗、词两大类出发,精选历朝著名诗人、词人,诗派、词派进行讲解,分析透彻、以点带面,有助于读者多层次理解。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文学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关于文学讲解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悉心讲解历代文学背景、名家名作,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小说,以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为线,精心讲解数部经典名著及百家流派思想,领略文。
本书是一本从佐餐之味的发展衍变看中国历史的图书,主要从羊肉、猪肉、白菜、豆腐、盐、蔗糖、香油、花生、胡椒、辣椒、茶、蜂蜜的出现,表现佐餐之味的地位变化在王朝盛衰、朝代更替、文化融合中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主食相对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佐餐之味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 版图 ,它既是主食的有效补充,又丰富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滋味,更促进了人口和不同饮食文化的往来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这对今天的中国粮食发展战略仍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为 分拣中国史 书系的又一力作,继古代服饰、经商历史、书法之旅后,聚焦秦汉的餐桌,寻味盛世饮食底蕴。 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个盛世,也是中华饮食体系的奠基时期,在饮食结构、饮食文化交流、饮食制度、烹饪技法、宴集礼俗等诸多方面都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基本饮食格局。 本书分为食自八方、烹饪有术、天之美禄、宴会雅集、食制食俗五编,在吸收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传世文献、典型文物、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书等多种素材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四色呈现,以故事化的讲述将秦汉饮食文化精粹娓娓道来,力图从食材、制度、食俗、烹饪、器具、礼仪、艺术、人物等多个角度还原秦汉四百多年间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饮食文化图景。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从大明宫到滕王阁,从晋祠到雷峰塔,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明化让世界瞩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小部分,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遗址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世界中。为了给世人揭开一个个困扰千百年的考古秘密,我们在央视节目的基础上,策划了这套 考古中国 系列丛书,分别是历史名楼、消失的建筑、文化遗产。
《人间惊鸿客》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 赘 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 吃货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 渣男 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义无反顾地奔向自由。 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到明代的唐寅,《人间惊鸿客》选取二十位古代文人,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朝代的历史故事。全书以文人故事为线索,串起中华历史兴衰,探寻藏在文人笔下的历史细节。 《大唐群星闪耀时》 唐诗宋词发烧友,故事讲述爱好者周公子,带你领略一个群星闪耀的大唐。 恬淡冲逸的孟浩然、豪放自信的李白、爱国忧民的杜甫、永不言弃的韩愈、乐天知名的白居易、深情慰藉的李商
本书为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读史治学的手稿,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整理编录。这些手稿是史念海先生在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供职时所写札记的一部分,内容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有关,且书法精美,笔力遒劲,兼具艺术审美价值。这些手稿在内容上多为史料之摘录,并无太多观点与评议,然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史料在不同史家眼中,会有不同的诠释和意义。读者或能从史念海先生所择取的史料中得到启发和益处。
本书上辑主要以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探究那些被我们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隐藏起来的秘密。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常是总其大概,往往前因后果不完备,多种说法只取其一,这实际上很容易产生“错觉”:历史上只有这样一种情况,或者历史情况本就是这样的。本书通过综述传世文献,结合新出土材料,推敲历史的细节,打破历史的“错觉”。读罢此书,你可能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原来古代就有这些器物;原来古代有与今日相似的行为方式;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我原来记的居然是错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人物印象的“反转”,等等。本书下辑主要以大家熟悉的古诗文以及经典名著为考察对象,把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像破案一样,解开文章中的“暗语”,看看其背后隐藏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侵略和压迫下,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出国留学,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以振兴中华,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日本和欧洲是当时留学的两个主要的地方。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更是有志改造中国的知识青年所向往的留学地。 辛亥革命后,在旅法华工教育的基础卜逐步发展起来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从1919年至1920年形成高潮。两年间,在中法两国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赴法的勤工俭学生近2000人。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发奋求学,辛勤劳动,从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和获得了技能。他们和华工建立了深厚的友
本书共有三部,围绕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人生际遇与处世方法展开,其中*部主要讲述曾国藩的为官之路和立身准则,由此探讨曾国藩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官员的内心世界和事业成败;第二部主要讲述曾国藩的家风和治家之道,通过分析他与父母、兄弟、子女的相处方式,展现晚清时期典型官绅家庭中的伦理关系;第三部主要讲述曾国藩与同僚、下属之间相互合作又有所冲突的关系,深入分析晚清官场中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种种离合暗流,更加立体地再现了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