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有内容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它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也为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真实的历史材料。
这四卷《文集》大体上都是关于中国史学、文化史、思想史方面的论文,但也有几篇是讨论西方历史与文化的。写作的时间上起 20世纪 50年代,下迄近一二年;在这半个世纪中,作者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都有很多的变化和进展。如果作者以今天的理解重写这些论文,它们当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无论是重写或修改,在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作者只好让旧作新刊,以存其真。
本书除“绪论”、“综论”外,分三个篇章,分别讨论了魏晋、南北朝、唐代经济、政治、军事及思想学术等问题,提出或解决了魏晋隋唐时期许多前人鲜及的重大问题。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历史理论性概括,于作者中国古代分期魏晋封建论有详尽的论证。
本书聚焦“秦汉与罗马”时期的政治,作者以极其敏锐的眼光、缜密的分析,从学理上探寻中西文明之源,对中西政治文明进行分析比较。他指出,不同的文明各有高峰低谷,我们不能用别人的高峰来比自己的低谷,也不能用自己的高峰去比别人的低谷;我们应当从高峰中体会到彼此的优点,从低谷中体会到彼此的缺陷,再寻找各自改进之途。本书附录精心选编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评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把握本书的深刻内涵。
本书根据大量中苏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涉及与莫斯科关系的历次重大事件及性格和处事特点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文中所涉及中共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都是鲜为人知的。当这些触目惊心又“似曾相识”的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本书含绪论、正文六章和结语八个部分,旨在对有清一代自顺治朝至鸦片战争爆发前约二百年间史学批评的重要现象、主要问题、发展脉络,作出合乎事实的梳理和检讨。书中着力探究清代史学批评史上的皇权与史权、考据与义理、表象与意蕴,回答了史学家争论什么、为什么而商榷、批评背后的理论与方法、批评的诉求等问题。全书注重挖掘新材料,关切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具有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