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路出版界的霸才 、资深出版家、民国出版史上重大事件亲历者张静庐先生历经十余年功夫,收集、整理、辑注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近100年时间内的有关出版方面的手资料。全书共七编八册,250余万字,408篇资料,并附录了262幅涉及出版事业的珍贵插图、书影等资料。是近现代出版史、文化研究方面不可或缺的文献参考书。
《明清史学术文库:明代国家机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章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第二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第三章分理国家政务的行政机构;第四章宦官机构;第五章两京制和南京机构;第六章地方机构;第七章国家各级机构中的吏和皂隶。
《江南近代城镇地图萃编》(彩图版)为我国江南地区传统水乡城镇的古舆图和1949年前的近代城镇地图的选编。图书按清代 江南八府一州 ,即苏、松、常、杭、嘉、湖、宁、绍八府及太仓州的行政区域划分,共涉及今苏州、常州、无锡、上海、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及其下属县级城镇63座,收录清代及民国时期测绘、刊印的该区域各类城镇方志舆图与近代地图共计228种。每座城镇收录2幅最具代表性、研究价值最高的主图(一般为近代方志城市图与单幅的近代实测城镇专题地图)和若干测绘质量较高、或较为稀见的辅图,以展现这些城镇的传统历史风貌与近代城镇景观。所有地图均采用全彩精印,以尽可能呈现近代地图的原貌,并配有简要的图注提要,记录地图的绘制者、收藏地、版本来源、原图尺寸、原图比例及地图的历史文献价值。 本书是江
作为一个事实,马克思曾经在《大纲》的《各种形式》中对共同体如何向市民社会过渡作过专门的讨论,这对于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日本马克思主义(参见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们认真地研究了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思考了东方社会如何过渡到市民社会这样的问题,他们有关“共同体的三种形式”、“资本的原始积累”、“个体所有制”等问题的讨论其实都缘于这一问题意识。由于日本与中国的类似性,他们的思考对于我国的具体实践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书为中国史学会主持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的第五种(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排序应为第八种),由著名历史学家邵循正等学者编纂,是有关中日甲午战争基本之文献资料的汇编。本编《中日战争》卷,共7册,初版于1957年,即甲午中日战争。共收辑中文资料69种,日文资料10种,其他外文资料11种。本编,除开头综述篇外,其他均按时间顺序编排。全书大体为四个部分,一为综述编,收录概述甲午战争经过的资料;二为前编,收录关于甲午战争发生以前日本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借朝鲜 乙未事变 乘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等资料;三是正编,收录关于甲午战争发生后的各种资料,由中国官方档案、其他各项中文资料、从日文及西文译出的资料等几个类别构成;四是附录,有《中日讲和条约》《中日停战条约》《中日停战展期条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北洋军阀1912-1928》卷,共8册,约400万字,按时间与专题门类分册收集整理北洋时期的原始资料,曾于武汉出版社出版。本次出版为影印出版。
《归绥识略 归绥县志》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编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绝后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义和团》卷,共4册,约200万字,按时间与专题门类分册收集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原始资料。初版于1951年,共收辑资料52种。各资料均相互独立,不受时间制约。本书出版为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