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知识渊博,成绩斐然。《吕祖谦与南宋学术交流:以吕祖谦书信为中心的考察》以吕祖谦同湖湘学派、朱熹学派、陆氏心学派、永康学派等学者的书信往来为考察对象,研究吕祖谦对南宋学术繁荣的重要贡献。加强对吕祖谦与南宋学术交流之研究,对于进一步理清南宋学术发展和演变具有的理论意义。
浙东,作为一个地理范围,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是这样记载的:“元至正二十六年,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而两浙始以省称,领府九。明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十五年割嘉兴、湖州二府属焉,领十一府。国朝因之,省会日杭州,次嘉兴、次湖州,凡三府,在大江之右,是为浙西。次宁波、次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凡八府,皆大江之左,是为浙东。”自章学诚《文史通义》有专篇论述“浙东学术”以来,梁启超、钱穆、何炳松、陈训慈、金毓黻、刘节、杜维运、朱仲玉、叶建华等学者对浙东学术的精华”浙东史学”都有论及。上述学者的论述,或偏重于某一个时期,或着眼于浙东的某一个地区,或研究一两个重要学人。本书在上述各家看法的基础上,试图把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在区域内不断发展的史学流派进行研究,并概括其史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宋代若干议题的透视》是作者游彪近年来有关宋代研究的部分文稿汇编,分为上、中、下三篇进行专题式的论述。上篇为“庙堂之上的‘文字’”,这“文字”既包含各种类型的官方文书,又囊括反映朝廷一举一动的邸报,以这些“文字”为中介,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庙堂与江湖之间的起起伏伏;中篇为“礼制与民俗”,详细地阐述了盛行于宋代的丰富多样的民风民俗,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于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下篇为“家与国的认同”,积贫积弱的宋代,士大夫们用自己怀揣天下、心系万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表达对家和国的深情挚爱。尽管那份沉重的道义已沉寂,但那些面容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