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系列丛书中的第六卷,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澱咸先生在中国古史研究方面成就的集中整理和呈现。本书分为中方鼎考释、作册大鼎考释、颂鼎考释、格伯簋考释、兮甲盘考释、蔡簋考释、考释、钟考释、赵孟介壶考释、羌钟考释、永盂考释、攸比鼎考释、多友鼎考释、秦公考释、师考释、卫考释、天亡考释、卣考释、杜伯考释、麦盉考释、师俞鼎考释等五十八个部分及新见《铜器铭辞考释》,其史料翔实,论证严谨,具有较高的性、学术性。
赖德霖著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是一项建筑史学史研究。不同于以历史遗物和历史过往为基本研究材料的建筑史。也不同于围绕着一部史书的编纂过程时相关人和事的记述,建筑史学史关注包括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等问题在内的历史认知模式的发展历史。本书在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专业美学和中国风格建筑探索的背景之下,对乐嘉藻、朱启钤、粱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以及童寯等几位主要中国的建筑史学奠基人的论著进行知识考古学的分析。借助分析代表性中国建筑史家历史建构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他们的历史文本所包含的学术思想、社会影响和文化观念,乃至这些文本与20世纪中国建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之间丰富的历史关联。本书另有四篇附录文章介绍鲍希曼、喜龙仁两位西方中国建筑和美术史家在中国的影响,以及20
本书指出任何史学作品都包含了一种深层结构、一种未经批评而被接受的范式,它是诗学的,也是语言学的。书中以十九世纪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家为例,展示其历史著述所采用的主导性比喻方式,从而确证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诗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