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全景式介绍杜甫一生行藏的传记,共计8章30节,文后附有杜甫年谱,扉页有前言,书后有侧记,共11万字。从少年裘马轻狂到中年颠沛流离,一直到晚年江舟漂泊。“诗圣”之称,尝尽人间悲欢,看透世间哀乐。 这是一本重点介绍杜甫诗文艺术的传记,有情义缱绻的温情之语,也有沉郁顿挫的忧愁之句。在综述杜甫一生踪迹的同时,对他的诗文也加以详细介绍,突出诗文背后的历史解读。“诗史”之谓,笔墨有温度,句读有力度。 杜甫是唐朝人,故其脱不开时代窠臼。杜诗能万古传,因其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写不尽,只能一窥;杜诗读不透,只能千诵。这本《杜甫传》,可一观。
婚姻切忌以为开端,巴尔扎克于一八三O年如此建议道。这里所谓的,指的是具备了合法性以及正当性的,就像基·德·莫泊桑的本小说《女人的一生》里那位悲惨的女主角珍娜·勒贝尔图·德·佛的遭遇。
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是近百年逐渐发展建设起来的。但是,对史学得失的评论源远流长。一般来说,史学史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是史家和史书。如是,则战国时代的孟轲,就应是我国最早的史书评论家了。《孟子?离娄下》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里的王者之迹是指西周的采风制度,周天子用这一办法去了解民俗民情,从而调整国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后来,天子卑弱,诸侯力争,南夷北狄交伐中国,采风制度也随之逐渐瓦解。
张舜徽(一九一一——一九九二)是现代的历史文献学家,著作有中国文献学、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说文解字约注、郑学丛著、周秦道论发微、史学三书平议、清儒学记、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舊学加存等二十余种。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一九六二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初初版,一九八零年作了个别文字的修改后由上少古籍出版社印行了新一版。本书在论及读史可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几种综合研究研究、然只宜勤作礼记而未可轻言著述论时,作为例证,更引录了清代学者对合注与合钞的种种微辞。一如目录所示,本书共分四章:一论校读古代史籍的基本条件,二论校书,三论读书,四论辨伪与辑佚。凡校读古籍遇见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方面,都在书中一一作了阅读。在当代学者中,张先生的读书之勤,涉猎之广,是有口皆碑的。早年他遵循清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