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孺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分期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生治学谨严,论著宏富。《山居存稿续编》为《唐长孺文集》之一种,收入唐先生有关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曹操评价等方面的论文30篇,以及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的《十六国》与《隋》二文。
《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是一本以历史社会学方法论为研究重点的专著。全书由六部分组成,在概述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理论范式的变化之后,按专题分别探讨整体研究、结构研究、行为研究、文化研究、进程研究等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源流。
书稿以汉魏六朝时代的思想与政治间的关联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四编:“思想研究的社会政治维度”“早期政治传统的存续与维新”“魏晋玄学与门阀政治”“天下——政教传统的空间展开”。此前中国历史研究因断代史范式,多强调历史的断裂性,本书稿的研究试图揭示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脉络,并将思想的展开置于社会政治背景下理解,同时从中国传统这一内在性视角理解中国历史的空间演进。
本谱自梁天监二年(503)至陈天嘉元年(560),逐年谱叙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兄弟的本人事迹、所与交往及相关背景,广泛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社会、文化、南北朝交通等方面情况,是关于南北朝对立时期南朝梁朝一代的一部“综合的历史”。“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的南朝鼎盛时代,攸关梁朝生死存亡的两大政治事件“侯景之乱”、“江陵覆亡”,闻名于史的梁武帝佞佛,玄学史上的大同玄风,文学史上的宫体诗风,书中均有详细考证与反映。本书以萧纲、萧绎为中心,涉及事迹可考的各色人物八百多人,徵引文献一百五十余种,军国大事与日常琐事、传闻轶事兼收并蓄,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古贵族(特别是皇族)生活的历史画卷。
宋代“崇文抑武”国策与科举取士制度使士大夫群体人数大增,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繁荣,而宋代皇帝的支持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则促进了史学的发达,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宋代笔记的撰述亦极为兴盛,几乎涉及了宋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构成了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笔记种数和卷帙庞大,但尚未有全面的汇总统计和详细考察。本书尽可能全面地搜罗、考辨了一千一百余种宋代笔记,大体按照著者的活动年月先后(同作者按撰写时序)进行排序,详细考察每种笔记的作者、著录、存佚、版本、内容特点和相关问题,使读者对有宋一朝的笔记获得全面的认识。 本书编制了《笔记名索引》和《著者名索引》,便于读者进行检索查阅。
胶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胶州历史文化初探》是南开胶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全体研究员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也是展现胶州历史文化、提高胶州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窗口。《胶州历史文化初探》内容涉及胶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