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将黄现瑶著《唐代社会概略》与《宋代太学生救同运动》纳入“民国学术·历史学编”丛书重印出版,正是“世纪回眸”热潮中涌动而出的一股暖流象征。笔者不揣浅薄,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撰一导读,旨存简明扼要地回顾一下黄氏两书的成书时代背景,爬罗剔抉黄氏之书精义,同时旁及作者的治学渊源及其对新史学的贡献,以揭示出作者早年问学释疑求道的特征及其黄氏之书的学术与历史价值,尝试为读者更好理解原著和认识黄现蟠的学问个性略尽绵力。
斯维特兰娜是斯大林的女儿,也是斯大林最为的“叛逆者”。自从中学毕业前一年得知自己的生母并非死于阑尾炎,自已的初恋男友被控间谍罪而被捕,她就走上了与父亲“永远离心离德”的不归路。她不再用父姓,而改用母姓;她背弃共产信仰,而皈依;她背弃父亲缔造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投奔“腐朽”的西方;在西方生活三十年后她又背弃西方,而回到她曾唾弃的祖国。她终其一生觉得自己是一个“异乡人”,哪怕是住在故乡格鲁吉亚。最后她心若死灰,决定把余生托付给修道院中的苦修……
iOS 7果公司发布的操作系统版本。iOS 7重新设计了用户界面,并且改进了操作系统的功能。 《iOS 7开发快速入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iOS 7开发技术。全书共分3篇17章。篇包括~4章,介绍了iOS 7的新功能、iOS 7的开发工具Xcode 5、个iOS 7应用程序的开发、Objective-C语言基本以及Cocoa基础知识。第2篇包括第5~10章,详细介绍了自定义视图和视图控制器、文字显示视图、图形图像、网页操作、表视图、导航控制器以及标签栏控制器。第3篇包括1~17章,介绍了提醒处理、选择操作、定位服务与地图、访问内置的应用程序,多媒体、动画、触摸与手势等。 《iOS 7开发快速入门》内容讲解详细,示例丰富,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配备了对应的实例和运行结果图,这样可以使读者在学习时轻松上手。《iOS 7开发快速入门》适合iOS 7应用开发的初学者阅读,也适合对iOS 7和Xcode 5的
《历史解释:重演和实践推断》处理的是历史哲学中两个常见的问题。其一是柯林伍德的主张,即历史学家通过“重思”或者在思想中重演的过程来解释过去:其二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许多人的见解,即力图通过对从行动者的处境到其行动的实践推断过程的重构,以获得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人类行动的解释。马丁关注的不仅是重演的本质,而且是要尽可能地使实践推断清楚明晰。他提出了一种中间的立场:一个历史学家们“可接受的反思共识观念”,即“通过参照行动者的意图、动机、背景、手段/目的信念等等来说明一个特定行为的解释是可接受的”。
这本小册,只是我就所想得到的若干问题,随意漫谈,说不上史学方法论,充其量只能说是我上人的体验,个人方法而忆。综合这九篇文字,扼要言之,不外下列几点。原则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具体问题为先着,从基本下下功夫;因守一定原则,不依傍,不斥拒,能容众说(包括各种理论与个别意见),随宜适应,只求实际合理,不持成规。
本书内容: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她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女人,按照她的习惯,已经在脑子里开始了这场谈话,并运用她那丰富的想象力替米奇设计了答案。
《潘金莲的发型》( 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书分“服饰”、“饮食”、“起居”、“鉴赏”四辑,作者对古代的名物、生活细节怀着深深温情,以清丽的文笔、幽微的心思,挖掘意趣、渲染喜悦、旁征博引、乱花迷眼,又每每能以小见大。书中另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图,使之更臻。潘金莲的发型到底如何?按书中的说法,是“红丝儿扎着,一窝丝攒上,载着银丝髻。”其实从图片上看来,这个“银丝髻”是个窝头形状的玩意儿,潘金莲成天将其顶在头上,还是“美极了”,依照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就未必如此。比银丝髻更高一级的是各种“冠”,是官宦人家的正室夫人才能享受的特权。潘金莲一生没有过戴冠的风光,因为她人生的顶点,只到了够戴银丝髻的段位。 其实本书不是单单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猎奇的欲望,所以这是一本有着好名字的有趣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史。人类的历史实践孕育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反过来,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也塑造着人类的存在形态,促进了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涵盖古今中西主要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上编为“中国历史观念”,共争章,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要的历史观念,从先秦神意历史观一直讲到严复、章太炎的历史进化论;下编“西方历史观念”,有12章,论述了西方的主要历史观念,内容从古希腊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思考开始,一直论述到福山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述往事,是为了思来者。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历史观念,领悟这些观念所凝结的历史智慧,对于人们的历史性成长和社会文化的提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921年3日至7月,芥川龙之介来到新1日文化交替之际的中国进行采访,先后游历了上海、苏杭、北京、天津等地。这位深爱着中国文化的日本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各处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进行了描绘,其中夹杂着自己对当时中国之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见解,笔触间还涉及了当时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在华其间,他拜见了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文化名人,展现给大家一幅日本学者眼中的中国学者形象。作者对于当时中国积贫积弱之现状及国民麻木丑陋之面貌的刻画入木三分。犀利之文锋堪与鲁迅媲美。
本书回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探寻吕思勉、许思园、范文澜、张荫麟、萧一山、柳诒徵等最有成就与影响的史学大家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同情地理解、分析特殊历史境遇中的思想遭遇与人生遭遇,并从整体上对20世纪中国史学做出自己的考量。新见迭出,多发人所未发。
本书作者沃尔什为英国当代哲学家。本书把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概括为两大类,即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前者是研究历史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后者则是研究历史学的认识论。这一区分现已成为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界的一项重要共识。《美国历史评论》评价本书说:“它应该为每一个对历史或历史学进行反思的学者所。”
同道先生的这本书,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的书名——《国学大师之死》。书中所写的13位国学大师,中国的知识界并不陌生,但为什么集中写他们的死亡呢?换句话说,通过国学大师们的死亡,读者能看到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编辑与作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现将我们出版者的理解给大家: 为了说明作者的意图,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学”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本书在前期调研时,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延续章太炎的定义,即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学术界多持此论;另一种是比较通俗的理解,即“国学”就是传统文化。 本书认为,“传统文化”的说法失之宽泛,而文字学、经学、史学的说法又过于学术化,不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水平。本书在这两
本书详细介绍了qt的基础知识和gui编程应用,举例翔实,内容全面,基本涵盖了qt编程的各个方面。全书共分3篇25章,包括qt gui编程的基础知识(对话框、基础窗口部件、程序主窗口、布局管理)、中级编程(2d绘图、拖放操作与剪贴板、文件处理、网络编程、多线程、事件机制、数据库及qt风格)和应用(xml应用、模型/视图结构、绘图、进程间通信、qt插件和脚本应用、多媒体、浏览器、动画及状态机等)。同时,在相关章节也穿插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元对象系统、属性系统、对象树机制、信号/槽机制等。 本书体系完整,内容实用,可以作为qt初学者的入门进阶书籍,适合具有一定开发经验的qt程序员作为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及培训机构的教材。
了解宋世雄先生的人都认为他的体育报道雄辩滔滔、机智,显示出他对体育的广见博闻,以及描绘体育运动时所倾注的极大热情。 在这个大的国家,宋世雄先生为把体育节目带给这里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做出了贡献。36年中,他是中国人民的眼和耳;他是受人尊敬的国际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之一。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它介绍了九方面内容,包括:财神信仰溯源,中国财神谱系文、武财神,中国财神谱系之其它本土财神,中国财神谱系之佛教财神,财神供奉习俗,中国的财神庙及财神庙会,梨园行与财神信仰,民间招财习俗,财神故事与传说等。
史学方法导论是傅斯年先生关于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论述,也是他任教北京大学时的讲稿原书共七讲,今仅存第四讲史料论略此讲也是作者的思想精华,详细阐述了史料的价值如何辨别史料和整理史料的方法本次整理出版,还收录了夷夏东西说论所谓五等爵等五篇文章,案例式地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傅斯年先生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书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文化探源,到先秦诸子中的黄帝文化阐述,再到两汉对黄帝治理思想的运用和天人大道的探讨,追寻“黄老学”旨归、历代祭祀黄帝之简况,总结黄帝文化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特别是开启了华夏政治之大一统模式。本书可说是一部有关黄帝文化的大而全的著作。
......
读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敏、深刻。若从这个意主我上说,读野史与读正史相较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野史的作者不会板起面孔说话,受到的局限较少,因而所辑录的资料很多都是生动活泼,贴近生活,今人读之也会有很深的感慨,也会得到很大的启迪,更会受到一定的教育。 我国文化积淀甚厚,千百年来的野史著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过分。要想深入这座宝山满载而归,其阅读量就会使一般人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组织了数十名文史工作者,批阅读数百种野史著作,从中选择数千条,汇成三卷本的《白话野史》。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去粗取精,将提出的内容构马如今上下两卷本的规模。我们希望这能给读者更大的便利,并激发出更大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