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文集》(精装五卷)系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一生文字生涯的结晶,除了收录先生在1949年以后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还汇编了先生早年(1949年以前)的作品,比如学士论文《司马迁的历史观》、25岁之年任贵州修文中学校长时所写的《论当前县立中学的几个问题》、1942年编辑出版的《初中本国史》,等等,许多作品为1949年以后 出版。我们在尊重作者原意、保留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对文集稿件进行了精心编校,力求呈现一套精良的学者文集。
程巍编著的文学的政治底稿英美文学史论集将文学归于一种广义的政治,一种建构世界及其复杂关系的话语行为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研究19世纪英国文学一文化史上的几个主题(反资产阶级意识浪漫主义男子气质城与乡等),第二部分涉及美国文学一文化史上的几个事件(塞勒姆恐慌南北战争禁酒法案反文化运动等),第三部分则为理论探讨(仅涉及马尔库塞哈耶克伊格尔顿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某些方面)
所谓幕制,即幕府制度或幕僚制度。幕府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起源于军事制度,特别在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纵的方面看,它与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相联系;从横的方面看,它与历代政治的特点相照应,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社会不可我多得的钥匙……
本书对宋史研究中的主流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如否定了宋代“积贫积弱”说,指出了范仲淹新政的不足、王安石变法的负面影响,否定了杨业绝食而死说,肯定了宋徽宗的一些政绩,确定了范仲淹生母谢氏身份不是妾、《禹迹图》的作者不是沈括、历史上的高俅并不像小说中那么坏(高衙内是小说的创造)、“东窗事发”的典故原本是“西窗事发”以及状元、榜眼、探花之称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本书对宋代的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年谱和诗话、新出版的《全宋词》、《全宋诗》等做了研究,并辑录了一批新发现的宋代诗、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本书可供历史研究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文史爱好者参考阅读。
程巍编著的文学的政治底稿英美文学史论集将文学归于一种广义的政治,一种建构世界及其复杂关系的话语行为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研究19世纪英国文学一文化史上的几个主题(反资产阶级意识浪漫主义男子气质城与乡等),第二部分涉及美国文学一文化史上的几个事件(塞勒姆恐慌南北战争禁酒法案反文化运动等),第三部分则为理论探讨(仅涉及马尔库塞哈耶克伊格尔顿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某些方面)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所昭示的其实是这样两个问题:史家还应不应该对自身所在的时代承担某种责任?现在的时代,对史家来说,是不是已经到了可以马放南山、袖手旁观的阶段?这的确值得学院派史家们深思……
本书是《新社会史》第三辑。本辑文章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既可以观察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冲突,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遭受的身体和疾病问题,也可以看到人们关于人种、优生、再婚的认识。这些认识,总是与政治纠葛在一起。由此我们看到,无论研究多么具体的日常生活或生命身体问题,其实都不可避免地进入国家与地方政治的讨论。 这些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同样的历史,不同的历史观,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历史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历史经常在人们的记忆中,在社会历史的土壤中,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被重新解释和认识,因此,任何寻找一个历史的标准答案可能都是徒劳无功的。
《邵望平史学、考古学文选》收集了学者邵望平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书中不乏创新性的真知灼见与自成体系的系统论述,充分展示了她在这两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杰出贡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水平。
《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是一本以历史社会学方法论为研究重点的专著。全书由六部分组成,在概述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理论范式的变化之后,按专题分别探讨整体研究、结构研究、行为研究、文化研究、进程研究等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源流。
广州南海庙是古代国家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重要史迹,其丰富的祭祀文化在国家礼制中和中外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以南海神庙研究为中心,以南海神庙与国家礼制、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为重点,紧紧抓住南海神庙研究这一宗教文化所赋有的丰富政治、经济、文化内涵,梳爬整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碑刻、考古等材料,揭示南海神庙的兴衰发展历史,研究这一兴衰历程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广州港变迁之间的关系,分析南海神庙和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探索海上崇拜等宗教信仰与国计民生之间的关系,凸现南海神庙在中国礼制史及中外海上交通中的地位,探求南海神庙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