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文集》(精装五卷)系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一生文字生涯的结晶,除了收录先生在1949年以后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还汇编了先生早年(1949年以前)的作品,比如学士论文《司马迁的历史观》、25岁之年任贵州修文中学校长时所写的《论当前县立中学的几个问题》、1942年编辑出版的《初中本国史》,等等,许多作品为1949年以后 出版。我们在尊重作者原意、保留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对文集稿件进行了精心编校,力求呈现一套精良的学者文集。
本书收录张政烺先生关于古代文史方面的论文、随笔、书信共34篇。主要考证历史掌故、文字器物、典籍文献等,如《汉代的铁官徒》、《讲史与咏史诗》、《 漫谈》。这些文章无论长短,均就某一学术问题有感而发,考证谨严,体现了老一辈学者的治学风范。 .
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制度的确立。经历了康熙六年(1667)偏沅巡抚周召南确定的“销盐不行引”、康熙十一年(1672)袁继善查盐后形成的“领引办课、计丁派销”等颇具地域色彩的制度变迁,直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才以“招商认引”方式纳入全国食盐专卖体系。自嘉道以降迄太平天国时期。又发生了“淮粤之争”、“粤盐济湘”等事件,复杂多变而又具有某种内在一致性的食盐专卖制度,围绕着“国计民生”问题,是在商人、士绅、各级官员、百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中形成的。表面上,制度给人们的感觉是规范且边界清晰的,实际上传统时期的制度运作却灵动多变且界限模糊,制度通过由种种利益关系引发的冲突,斗争与合作来实现,在《会典》、《律例》等文献中看起来相当一致的朝廷的典章制度。在不同的地方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面相。本书是历史田野丛书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国海外移民会直接关系到两国国力的消长,直接影响到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竟争力,直接影响到两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崛起。本著主要探讨海外华人与海外印度人的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然后再论证这种影响力和竞争力分别对中印两国的发展和各自的国际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借此对两国的对待海外移民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中国的相关政策战略调整的可能性与迎接来自印度海外移民的挑战(间接的)策略。
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庭州(今吉木萨尔县),是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的三个重要边州,扼守自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是唐朝经营西域的根本所在,也是唐代伊西北庭节度使控制的区域。本书稿以唐代伊、西、庭三州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和传世史料,详细勾勒了伊、西、庭三州建立、发展、废止的历史,指出了其自安西都护府治下的伊、西、庭军政体系到北庭节度使节制的伊、西、北庭军政体系的发展过程,及相关历史背景。同时,书稿对于唐代西域目前很多聚讼纷纭的问题,如金山都护府的兴废、瀚海军的设立、安西与北庭两节度使的关系等,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多有创见。总之,本书稿力图以开阔的视野、精当的考证,为唐代西域史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是一本以历史社会学方法论为研究重点的专著。全书由六部分组成,在概述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理论范式的变化之后,按专题分别探讨整体研究、结构研究、行为研究、文化研究、进程研究等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源流。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大型工程,该工程在拥有蓄水发电、防洪减灾一类造福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如生态环境改变、库区居民迁徙等一些问题,还会有不少文化遗产会因水库蓄水而被淹没,需要抢救和保护。正由于长江三峡工程涉及面极广,因而它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在长江三峡库区文物的抢救保护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在已故著名考古学家、我们的老师俞伟超教授指导下,多支考古队伍进驻长江三峡库区,1995年就完成了长江三峡库区地下文物抢救保护规划。在此基础上,从1997年起,来自全国各考古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考古学专业的上百支考古队伍云集长江三峡,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抢救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经过十多年艰苦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