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
《大话中国艺术史》内容简介: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意公子用她 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 的艺术色彩。《大话西方艺术史》内容简介:本书用浅白风趣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脉络,梳理了30000多年西方艺术史的精髓,帮助你迅速构建完整的艺术史认知框架,提升你在生活中的独立审美意识。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记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记忆,历史,遗忘》一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根据主题和方法而独立成章。部分是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层次上来讨论记忆以及与记忆有关的现象。第二部分探讨历史,这部分的讨论属于一种历史科学的认识论。第三部分则试图在一种关于我们人类之历史条件的诠释学的总体框架中对遗忘进行思考。 全书在细致研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洛克、尼采、胡塞尔、涂尔干、布洛赫、福柯、布罗代尔、埃利亚斯、哈布瓦赫、勒高夫等诸多重要思想家的基础上来考察记忆、历史与遗忘这三个互相交错又判然有别的主题,是利科从个人、职业和公共层面深入展开思考的结果。
《中国手工业调查1921—1930》展示了鲁道夫·霍梅尔在中国8年间的调查成果,他用影像和文字记录的中国人使用的工具、器物以及劳作的场景,构成了中国传统劳动工具和器物全景图,书中大量照片, 是弥足珍贵的实物图像资料。本书依据18世纪西方工具分类法,将工具分为基本工具、农业工具、制衣工具、建筑工具与运输工具五大类,每类之下再细分,共140余项,涉及劳动工具和器物千件之多,几乎涵盖中国人日常所用。该书涉及范围广、工具和器物多,文字与照相记录方式并用,且测量精准,在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方面具有独 值。
本书围绕对十九世纪到当代的德国历史观和德国民族史学思想传统的讨论,追溯了德国自由主义的悲剧性历史,考察了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反民主特征得以合法化的历史观。当现代历史研究十九世纪首先在德国大学中被职业化的时候,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与正在上升的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德国的历史研究绝非如德国历史学家们声称的那样科学和客观,而是受到了对德国民族性认同的深刻影响,这种“历史主义”虽不能说直接导向了主义,但在很重要的方面为1933年德国抛弃民主制度和确立主义的恐怖统治扫清了道路。
本书的作者是常沙娜,她的父亲是常书鸿。他们父女两代都将毕生心血献给了挚爱的敦煌。这是一部浸润着理想和亲情的书,是一部承载着民族文化追寻的书,是一部闪耀着艺术光芒的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遥远的敦煌、我们的敦煌、永远的敦煌)是常沙娜对人生的回顾,主要记述了父亲常书鸿和作者两代人对艺术的不懈探索,从中亦可见许多大师的身影与风采;其间载入大量珍贵原版照片,部分首度面世,鲜活呈现了人物与时代的风貌。第二部分(传写敦煌情、纤毫入画图)以大量珍贵画作、手稿,集中呈现了常沙娜先生对敦煌艺术的理解与传承。第三部分(一花一世界、古韵扬新风)以大量原创平面及立体作品,集中呈现了常沙娜先生对敦煌艺术的开拓与创新。书末辅以常沙娜年表,读者对作者生平及学术道路可一目了然。全书文笔优雅、情感真挚、
历史就是一种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看透这个世界,你需要有一种历史惯性的思维。这是一部预测10年内国际格局发展趋势的作品。未来十年,中国能否成为超级大国?东亚能否取代欧洲成为世界中心?欧盟、俄罗斯、日本将风采尽失?“金砖国家”将成为历史?中国应放弃不结盟政策吗?中国应采取何种外交方式?中国的周边国家,孰敌、孰友?中国该以何种思想世界?本书深刻对比、剖析了中美未来十年的实力变化,提出了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也随即形成的大胆预测,同时还将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走势进行深入阐述,探讨了两极格局形成的必然性。作者还结合情势以及中国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以及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