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套装共16册)》是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编写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这二十四部史书,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钦定,是得到统治者认可的“正统”史书,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本次出版的“二十四史”,是精选各史书中的名篇佳作,加以精心翻译而成的。
本套《中国大历史》,是精选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的断代四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大历史学教授邓之诚的《宋辽金夏元史》,明清史学奠基人孟森的《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和近代史研究开创者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八部著作编纂而成,每部著作都堪称该历史时期卓著的巅峰之作,八部断代史组成了代表现代史学较高水平的“中国通史”和“中国大历史”。《中国大历史》旗帜鲜明地主张“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明确以大历史观为重的史学著作”,不仅将较高的学术成果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将四位史学大家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观点展示出来。吕思勉的贯通古今、征引繁富,邓之诚的闻博洽见、提纲挈领,孟森的比勘辨析、老吏断狱,蒋廷黻的论述扼要、眼光远大,每一种不同的治史方
《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共七章,一、二章梳理了清代巴县移民社会的形成及移民构建历史记忆的努力,第三至第七章梳理了巴县移民社会的基层治理,涉及保甲制度、啯噜、客长、团正、学董、八省会馆等,探讨了民间社会与国家政权在基层治理上的互动情况。绪论、结论各一,分别阐述了研究的起始背景与学理思考。《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的主旨在于讨论一个具有移民社会特色的地方基层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因此《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的学术史回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区域社会史中的移民研究,二是基层控制体系的演变。
成都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西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资源本书是靠前部从街巷历史文化的角度展示中国名城风采的著作作者袁庭栋先生是有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他以二十多年的资料积累,四年多的辛勤考察与爬梳,生动详尽地介绍了500多条成都街巷及成都城池河道桥梁的命名缘由历史变迁,街巷中的名人掌故趣闻逸事,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民俗活动,重要的学校企业地下出土的历史文物作者掌握资料丰赡论证谨严,加上引人入胜的叙述风格,使本书具有科学性欣赏性实用性及收藏价值书中所编地名索引和搜集的珍贵历史地图,特别是大量老照片,包括晚晴外国驻华使官,美国国家地理记者拍摄的照片,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部分私人收藏照片以及当代摄影作品,极富收藏价值此新版为全
一、一部极简的619位历史名人传记书 囊括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的、宗亲嫔妃、将军、谋略家、发明家、改革家、文学家、外交家等。极简的人物生平介绍总结。让孩子学会 与改革家的视野,将军与兵法家的勇谋,与政治家的格局,外交家与谋略家的机智,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创造力,诗人与文学家的才华,名医与药学家的高明。 二、一部极简的时间及历史事件脉络年表书 为了帮助孩子弄清历史的演变脉络,本书除了在前言中对每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发展关键节点作介绍,还在正文每页故事的页眉处加注年表,从上古时代一直标注到清末。年表与故事两相对照,有助于孩子对历史事件背景及其发展的理解。此外,孩子还可以挑一个时间点,如公元500年、1000年等直接进行阅读。 三、一部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趣味故事书 读史使人明智,可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 本
《晋国史》是一部记述西周春秋时期晋国历史的方志。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唐叔虞被封为唐(晋)君开始,历三十三个国君,到前453年,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为止,共六百年的历史。全书共分十八章,详细介绍了晋国各个时期发生的大小事件及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状况。
如果说宋朝是中世纪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那么,宋代的福建就是宋朝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以泉州港为枢纽的海上交通通达世界各港,以北苑茶、银矿开采为核心的物质文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宋代闽人的刻书业和书院教育堪称时代的典范;朱熹、李纲、郑樵、袁枢、宋慈、柳永、蔡襄、苏颂等文化名人时代潮流,并将福建文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