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简史》:作为中国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吴晗先生对于明史的研究文字既鞭辟入里,又通俗易懂,是大众读者了解明代历史的很好的版本。 本书选取《明史简述》《朱元璋传》《明史(未完稿)》《读史札记》等,并精选先生关于明代社会、历史问题的其他史论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归纳汇总,结合历史背景、评述得失兴亡,并配插图。力图使读者以*小的篇幅,在*程度上了解明代历史。 《朱元璋传》:朱元璋出身低微,做过放牛娃、和尚、乞丐。之后参加义军,一路成为明朝开国皇帝,作为封建统治者中的 异类 ,他的生平勾起后世人无数的好奇心。明史大家吴晗先生先后有四个版本的《朱元璋传》本书采用了他在1948年写定的版本。他采翔实的史料,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人生,并展现了一个既勤政又残暴,既
【内容简介】 本套《中国大历史》,是精选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的断代四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北大历史学教授邓之诚的《宋辽金夏元史》,明清史学人孟森的《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和近代史研究开创者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八部著作编纂而成,每部著作都堪称该历史时期卓著的之作,八部断代史组成了代表现代史学水平的 中国通史 和 中国大历史 。 《中国大历史》旗帜鲜明地主张 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 明确以大历史观为重的史学著作 ,不仅将的学术成果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将四位史学大家的研究方法和历史观点展示出来。吕思勉的贯通古今、征引繁富,邓之诚的闻博洽见、提纲挈领,孟森的比勘辨析、老吏断狱,蒋廷黻的论述扼要、眼光远大,每一种不同的治史方法和
历 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也是一个柔情万丈、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翻开本书,您将了解中国历 这个名传千古的家伙,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
《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是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主编的一部特殊的中国历史读本,全书收录历代经典文章139篇,按照纵向的时间顺序,以原点的形式,全面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书中收录的139篇文章,起于尧舜,终于孙中山先生过世,可分为改变了历史的文章和标记了历史改变的文章。改变历史的文章是说中国的历史因这些文章而改变了命运,或者可以说这些文章形塑了中国历史,如若无李斯的《谏逐客书》,秦国可能就把包括李斯在内的各国游士全部赶回老家去了,那么后来秦也就未必能统一天下;又如如果没有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引发了倒袁风潮,袁世凯称帝的事情到底如何了局,也没有人可以预料。所以这类文章具体牵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而标记了历史改变的文章则是历史变动的直接证词,如政事方面的汉文帝的《除肉刑诏》
《谭正璧日记》是20世纪 的文学研究专家谭正璧的日记手稿,保留了他自1917年到1924年间的日记,内容包括《〈寒釭琐语〉〈竹荫庵谈屑〉合编》《雯乘》《拈花微 笑室日记》《影中影》《二美集》《雁唳集》《斗雪集》《抒情集》《孤岛吟》,共九种。这个时期,处于成长关键期的谭正璧数度去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正炽的上海。日记记录 了他从适意泛读到专事研究的阅读变化,以及在阅读中如何摸索出一套伴随终生的治学方法。他的经历展示了一个近代学人的自我养成,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旧文化碰撞下求学治 学的缩影。《谭正璧日记》的发现、出版,对于研究谭正璧和了解20世纪早期上海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沈醉回忆录(全五册)》由沈醉口述
《张人骏往来函电集》是清末两广总督张人骏的往来函电集,作者搜集整理出1522件张人骏与晚清军机处、外务部及大量名臣的往来信函、电稿,这些名人包括荣禄、张之洞、袁 世凯、岑春煊、盛宣怀、锡良、端方、李经羲、张謇、张佩纶、张允言等等,函电内容多为军国大事,甚至包括南海、澳门、香港主权事宜。该书既是张人骏丰富多彩人生历程的真实 写照,又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手珍贵资料,还是维护南海主权的又一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平津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收录了曾参加平津战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安春山、林泽生、孙兰峰等人,对该战役的回忆。分为全战役概述、新保安战役、张家口战役、天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绥远起义等章。并附有国民党军作战序列表和战役地图。比较全面、详细地记录下了国民党军视角下的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辽沈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收录了曾参加辽沈战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范汉杰、廖耀湘、郑洞国等人,对该战役的回忆。分为全战役概述、锦州战役、辽西战役、增援锦州、长春起义、沈阳解放、营口葫芦岛撤逃等章。并附有国民党军作战序列表
本套书共八册,自王朝初兴到王朝覆灭,以时间为序,讲述了近300年的历史。中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将王朝历史娓娓道来。全书结合史实,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帝王的生平事迹,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全方位、多视角地解读历史事件,领悟历史智慧。清史洋洋洒洒近三百年,怪事、奇事、惨事、恨事迭出,三百年年年都精彩,年年都有挥之不去的喜怒爱恨。本书也不失为一套通俗易懂的清史入门读物。
本书为《剑桥中国秦汉史》的后续研究成果,是对以往中国秦汉史研究的有益补充。与《剑桥中国秦汉史》不同的是,本书并没有按照秦汉历史脉络进行论述,而是主要利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考古资料,从广义的政治文化史角度,分“考古”“行政”“技术”“辞章”四部分对秦汉史中的墓葬、城市生活、出土医术、阴阳五行等议题做了颇具新意的专题研究。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戴梅可,与英国著名汉学家鲁惟一召集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学者,通过跨文化比较以及对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仔细考察,就以前相对研究较少的领域,诸如性别、科学史和辞章文体等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同时也对相对成熟的佛教、道教、法律研究和社会史等领域做了不同于以往的论述。
《汉朝大历史》 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本书是史学大家吕思勉的史学名作。从秦末楚汉之争到楚灭汉兴,汉朝时的中国,是当时强盛的国家之一,那段历史时期被称为强汉。在这里,有草根皇帝刘邦、政治大佬吕后、有 断袖之癖 的汉哀帝 特色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汉朝全史,尽在此书。 《唐朝大历史》 唐朝不止有万国来朝的盛世,还有民不聊生的历史。 本书是史学大家吕思勉的史学名作。从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到李渊称帝,唐朝时的中国,是当时强盛的国家之一,那段历史时期被称为大唐盛世。在这里,有争权夺位的全能皇帝李世民、开创历史的大女主武则天、权势滔天的宦官李辅国,特色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唐朝全史,尽在此书。 《明朝大历史》 开局一只碗,结尾一根绳,铮铮铁骨,贯穿始终。 本书是史学大家孟森的史学
本书合著名史学家郑天挺所编《上编》与南炳文所编《下编》为一部完整的清史名著,全书自追述满族先世的发展源流及满族的兴起始,迄于鸦片战争前夕。
《山海经》是一部囊括万有的宇宙图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堪称一部上古自然知识与文化记忆的宝库。经文记录的众多山川、方国、丘墟地名,作为先民铭写于大地之上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凝聚了极为丰富的上古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记忆。它们组合为一幅山川与都邑并陈、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穿越时光之门,回到那个众神守护山川、大地与星空交映、华夏与万国杂然并存的历史图景。借助《山海经》地理空间的重建,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曙光初启的“前华夏”世界。
【全3册】历史的游荡者 孔子大历史 南北战争三百年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人类的文化高地。它以华夏文明为根基,并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相互交融;藏经洞的珍贵文书、绢画和莫高窟的精美彩塑、壁画,储存着跨越时代及地域的人类历史记忆。约两个甲子前,敦煌藏经洞开启。敦煌宝藏120多年来的散佚与回归,既牵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也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困顿与奋发。作品围绕敦煌宝藏的发现、流散与回归,回顾了两个甲子以来敦煌文物的往事,以及数代敦煌学人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让国宝重光于世的艰辛历程。
《晋察冀边区大事记述:上、下》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晋察冀边区研究会编著
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 王船山一生所写著作无法准确统计,仅目前收集到的就有100多部、400余卷,共800余万字,都是他用古奥的繁体字,在泛黄的草纸写出来的,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字,将会是亿万级文字数。这是他在文化中国里构建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灿烂世界。 本书聚焦王船山的生平,以独特的视角、小说的体裁、新颖的手法,塑造了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州学子群像,书写了王船山的琴、棋、书、画四个表妹底层人生的悲剧命运,并将南明这段复杂的历史异常巧妙地揉入其中,充分展示了王船山历九死而未悔的艰难人生。 全书主要刻画了王船山四个方面的人格意象:一是“上马杀敌,下马读书”的英雄
此书为李商隐研究大家刘学锴先生毕生从事李商隐诗文整理及其生平、创作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分上、下两册,近九十万字。上册通过对相关诗文和历史材料的疏解印证、连缀贯串,呈现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李商隐,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的李商隐传;下册系统而深入地对李商隐的诗文艺术风格进行研究,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对李商隐诗文的艺术特色逐一细说,体现了刘学锴先生严谨扎实的考据功底和深细精微的学术品格。
本书是《陕西通史》中的一卷,书稿中运用了大量的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系统论述了秦汉时期陕西的历史面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遗存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图文井茂,向我们全面展现了秦汉时期陕西的状况,是了解秦汉时期陕西社会的重要国口,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