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部极简的619位历史名人传记书 囊括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的、宗亲嫔妃、将军、谋略家、发明家、改革家、文学家、外交家等。极简的人物生平介绍总结。让孩子学会 与改革家的视野,将军与兵法家的勇谋,与政治家的格局,外交家与谋略家的机智,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创造力,诗人与文学家的才华,名医与药学家的高明。 二、一部极简的时间及历史事件脉络年表书 为了帮助孩子弄清历史的演变脉络,本书除了在前言中对每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发展关键节点作介绍,还在正文每页故事的页眉处加注年表,从上古时代一直标注到清末。年表与故事两相对照,有助于孩子对历史事件背景及其发展的理解。此外,孩子还可以挑一个时间点,如公元500年、1000年等直接进行阅读。 三、一部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趣味故事书 读史使人明智,可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 本
任何一部文学史,实质上都是特定时段内被保存和记录的文学的历史,某一时代所能保存和记录的文字数据,决定了这一时代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就两周时代的诗歌发展史而言,我们所能见到的诗歌数据,绝大部分就是通过《诗经》保存下来的。因此,通过《诗经》文本的形成过程,可以透视出两周时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本书中,笔者试图通过考订两周时代诗歌作品的年代及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把周代诗歌的创作结集还原为一种制度与文化的存在,将两周时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与两周时代社会生活及其礼乐制度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在周代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传世文籍与考古出土的金石简帛资料,参借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制度史等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来追索和复现诗文本产生、存在的历史真相。
《论语训·春秋公羊传笺》讲述了:湘潭王闿运,为清末文章大家,经学大师。杨树达先生《题王湘绮先生手书诗册后》说:“先生文章盖天下,近世通人余杭章氏通小学,能文章,论文独推先生,谓能尽雅,曾国藩为尽俗。”王氏少年崭露头角,自负其才,有经世济民之志,然无缘仕途,终老授徒,曾先后主讲四川尊经书院、长沙集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等,历册馀年,其经学专著有《周易说》、《尚书笺》、《诗经补笺》、《周礼笺》、《春秋公羊传笺》、《论语训》等十馀种。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经过两干多年的探讨,目前已取得空前的研究成果。因为19世纪末在“殷墟”出土商代后半期的甲骨文以及20世纪初期以发掘“殷墟”为标志的中国考古学诞生后,发掘和发现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实地、实物证据。夏、商、周(西周共和元年前)三代史年代的研究历来有异说,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组织实施了一项《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对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前的夏、商、西周的断代提出一个基准的意见。经过部分先秦史、古文字、考古、天文学史等二百余位学者的共同努力,在2000年公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将夏王朝定为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将商王朝定为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将周武王伐商纣定在公元前1046年,既周灭商之年,也是周王朝建立之年。此前对周武王伐纣王灭商
这本册子共收集了作者廿多年来所写的论文二十一篇,有余意未尽之外,各于其末作補记。其中七篇原载东方杂志,三篇是近年所写而没有发表过的,余十一篇都分登于各种刊物里面。考据举例属于一般性文字,但所举的例都是两周事实,故也録后记。
任何一部文学史,实质上都是特定时段内被保存和记录的文学的历史,某一时代所能保存和记录的文字数据,决定了这一时代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就两周时代的诗歌发展史而言,我们所能见到的诗歌数据,绝大部分就是通过《诗经》保存下来的。因此,通过《诗经》文本的形成过程,可以透视出两周时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本书中,笔者试图通过考订两周时代诗歌作品的年代及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把周代诗歌的创作结集还原为一种制度与文化的存在,将两周时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与两周时代社会生活及其礼乐制度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在周代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传世文籍与考古出土的金石简帛资料,参借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制度史等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来追索和复现诗文本产生、存在的历史真相。
张淑一是1996年秋入学随我读博士学位的。她经过三年清贫苦读的生活,于1999年6月8日按期顺利地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史学家、北京教授吴荣曾先生担当,参加成员有吕绍纲、陈恩林、吕文郁、张鹤泉和任爽等教授。在这次答辩会上,大家对张淑一提交的《周代姓氏制度研究》的论文选题、资料运用和论证思路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通过了她的答辩。我之所以将6月8日这个日子特别标示出来,是因为这一天对淑一来说无疑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并且对我也是不能忘怀的,因为她是我培养的位博士生。淑一毕业后就去了华南师大工作,她没有急于将论文拿出来出版,而是经过8年时光的积淀。如果从1996年末确定选题开始,至今她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十年的时间了,可谓“十年磨一剑”。这期间,她一方面在理论上充实自己,使论文增强
《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主要内容包括:春秋稗疏·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胡安国的《春秋传》并非以经解经,亦非以传注经;而是为现实而解经,为社会需要而注经。换言之,胡安国的《春秋传》是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南宋朝廷而为《春秋》作传,立足于现实挖掘、申发经典所蕴含的哲理,将他的苦心和抱负寄托于经典之中,并非立足于经典本身而作传。
到公元前3世纪,年迈的周朝走完了自己的旅程,诸侯国之间不断爆发争夺地盘的战争。最后,秦国打败了所有的对手,次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秦朝的统治者名为嬴政,他认定,的控制手段是宣扬团队精神:让所有人拥有同样的公民身份,并保持那样的身份。为此,他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他下令使用统一的书写文字,这让他控制了政治话语权。他开始修建长城,用砖块和灰浆宣告“我们”和“他们”的对立。所有这些的作用是在不同的人群中创造了一种基本的共同身份感,一种秦人的身份感——或者用可能源自“秦”的现代英语的说法,一种中国人的身份感。 嬴政成了中国的位皇帝,给自己封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秦始皇,并在中国西北部的西安附近修建了一座陵墓,以彰显自己的显赫。至于墓里有什么,只有文字记载(亭台、蜡烛等,它从未被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