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儒家经典,《春秋》向以文字简练至极为人所不解,所以才出现了《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传从不同的政治、文化角度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那么这三传是如何阐释《春秋》隐晦之义的?其政治、文化立场又如何?怎样理解这种阐释动机呢?本书作者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难解之义轻松地进行了解读。相信由作者的,无论是专业研究人员还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都将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更透彻。
《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共六卷,包括《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夏史与夏代文明》《商史与商代文明》《西周史与西周文明》《春秋史与春秋文明》《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 本册为《夏史与夏代文明》,对夏史与夏代文明所涉及的学术问题抒发多年的心得,立足,视野宏阔,精义纷呈。
对于睡虎地秦简的研究,过去一直集中于法制史资料的分析,鲜有涉及秦统治下的社会形态的讨论。而本书从"法和习俗"这一社会史研究视角,对睡虎地秦简所见秦律与《日书》作了全新的解读。全书以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国与楚地基层社会的关系为焦点,通过对秦简所见秦国官制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行神信仰等社会面貌的探讨,勾勒了秦国统治制度从最初受到基层社会习俗严重阻碍到逐步走向一元化的复杂转变过程。这一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无疑对推进睡虎地秦简等其他出土文献资料的全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商时期,都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苏秉琦先生将之形象地概括为“满天星斗”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历史考古学界根深蒂固的古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就中国文明的起源引发了许多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本书由哲学家赵汀阳为广大读者精心挑选和编排了能代表苏秉琦先生学术思想和风格的文章:关注考古物证所能开发的思想,在实证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几近哲学的分析和推想。
越国是于越族以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中心建立的国家。越国的历史充满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地处中国东南一隅的越国,曾一度战败,濒临灭亡,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覆灭强吴,一跃而成为春秋战国之际的霸主。越国不仅因为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历史而名盛于世,而且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的贡献。对于越国历史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根据《左传》、《国语》、《史记》及先秦、秦汉诸子等记载来阐述。但是,由于这些文献大多是由远离越地的汉人按当时流行的传说写成的文字,后世的研究者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并不清楚的轮廓。即使是越地人写的《越绝书》、《吴越春秋》在内容上虽然超过其他著作,然而主要记述的也是越王句践时事,难窥越国历史的全貌。 本书充分运用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及学者的研究成
对于睡虎地秦简的研究,过去一直集中于法制史资料的分析,鲜有涉及秦统治下的社会形态的讨论。而本书从"法和习俗"这一社会史研究视角,对睡虎地秦简所见秦律与《日书》作了全新的解读。全书以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国与楚地基层社会的关系为焦点,通过对秦简所见秦国官制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行神信仰等社会面貌的探讨,勾勒了秦国统治制度从最初受到基层社会习俗严重阻碍到逐步走向一元化的复杂转变过程。这一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无疑对推进睡虎地秦简等其他出土文献资料的全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