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春秋:争霸300年》: 春秋,中国历史上个乱世的前奏。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征伐渐起,诸侯争霸。300年间,群雄并起,兵锋渐渐染血;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奔流。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反叛的时代。分封制在高峰处开始瓦解,一切变革都在酝酿,中国即将走进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本书以春秋五霸为主要线索,时间跨度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都镐京开始,到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结束,从政治、军事、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讲述春秋300年乱世。 春秋时期塑造了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价值观,读过春秋史,才能了解中国人思想的源头。 《战国:兵戈200年》: 战国,中国历史上个乱世的高潮。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坍塌的分封制需要新的制度替代,时代的需求也不断催生出新的思想。大争之世,不是你死就是我
春秋之世,王室日衰,群雄争霸,强者存,弱者亡。乱世中,齐桓公、晋文公,何以取威定霸?华督、南宫万,因何弑君杀人?流传已久的 赵氏孤儿 故事,虽早已脍炙人口,又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著名学者黄朴民,积三十年学养,重归《左传》文本,历数史料掌故,于人性幽微处细读春秋史,带读者重回那个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的时代。
西周,上承夏商,下启春秋战国,是孔子备加推崇的时代。然而,由于史料缺失,了解西周全貌变得非常困难。幸运的是,大量青铜器的出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也使重述西周历史有了更大的可行性。 本书参阅了《史记》《尚书》《诗经》等史料和出土青铜器记载,用严谨的态度进行梳理,用通俗晓畅的语言叙述,还原出一副完整、连续、丰满、生动的西周历史图景,再现了一部以文武周公领衔的英雄史诗。作者笔触所及,还对西周的政治、军事、制度、思想、文化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西周萌芽发展的状态,彰显出作品思考的深度价值。作品还辅以图片和表格等形式,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本书既是一部面向大众的通俗作品,也是一部对弘扬传统文化有价值的严肃读物。
《东周五百年》一书从中国历史发展和演进的时间线入手,敷演展开对这一范畴的宏大叙事。作品一面打乱重组、要言不烦地讲述东周五百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一面登高眺远、概述和评价这个时代伟大思想家们的创造,以及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通过数百年的探索实践,经历了铁血征伐,经历了思想大爆炸,中华民族终于寻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先进的统治方式和生活方式。作者不独从别开生面的角度演述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还致力于探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以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冯友兰说: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 东周时代,涌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的人文奇观,诸多令人心仪的故事和传说流传至今,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璀璨耀眼的部分,那些被称为 子 的思想家在这个时期集中涌现。正是这个波澜壮阔、大气磅礴、英雄辈出的时代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文明贡献了无与伦比的精神内核。其后两千年中国社会发生的人和事,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 本书不是考古研究,而是东周时期的系列故事趣读,分春秋篇、吴越春秋篇、战国篇,书中附有拉页,将五百年浩瀚东周无数古圣先贤、英雄豪杰和普罗大众倾情演绎的故事,精彩纷呈的细节、瞬间,层出叠见的定型的文化符号呈现给大家,运用通俗的语言、简单的脉络、有趣的插图帮助读者理清东周这段错综复杂的人文大杂烩,用心体会先贤的言行,找到千年不变的 道 与 理 ,探寻
《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所著五部断代史中的*部,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基本参考书之一,是近现代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 《先秦史》主要讲述了先秦时期的政治史,经济文化史等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清晰展现了中国先秦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后半部分为文化史,分门别类地叙述了先秦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此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吕思勉曾对《先秦史》这样自评: 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强大一时的秦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4年时间,而秦国发展为秦朝却经历了近700年时间。全书分为 崛起,对峙,腾飞,扩张,统一,崩溃 六个部分,探寻历史的细微之处,为我们讲述诸侯国秦国与大一统秦朝之间的历史渊源,展现围绕大秦而发生的军事争霸、政治外交、经济改革等精彩历史。
春秋是大变局时代,新旧秩序交替;春秋是诸侯林立、战争频繁的混乱时代,但君权没有至上,自由未被扼杀;春秋是崇尚勇武和智谋的时代,血性与权谋交织;春秋是中国贵族精神后的辉煌时代,风骨与道义至上。 本书以春秋三百年诸侯诸侯争霸为主线,立体化全景式地呈现了这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历史。春秋时代事件繁杂、线索混乱,加之史料或有缺失,廓清真相尚属不易,遑论其他。本书以《左传》《国语》《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籍的记载为基础,不但通过精当的剪裁,将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梳理得十分清楚,而且从细节着手,将人物与事件刻画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充分展现了王侯、将相、小人物共同构筑的春秋精神谱系。
德国思想家卡尔 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春秋时期。 本书以春秋时期活跃的外交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再现众多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按国别描述了春秋五霸崛起的外交战略、技巧和历史经验教训。在春秋时期,大国谋求霸权,小国求得生存。这与当今国际形势大同小异。
本书是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系列 的第1册,以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前三卷(周纪一到周纪三)为基础译注本,主要分原文、白话、注释、解读四部分,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作者除了对《资治通鉴》原文进行了白话解说,添加注释,并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精彩的剖析点评。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从秦代至清代这两千多年里的16个历史横断面进行论述,讲述了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如何构造出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王朝的统治者们对“理想国”和“理想民”的追求却一如既往。可以说,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是古代中国两千年秦制时代的常态。本书作者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掲开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秦制两千年来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本书以晋国为主角,以秦国、楚国为配角展开叙述,介绍了晋文公历经磨难终成一代霸主的人生经历。通过晋国的兴盛分析山岳国家与平原国家的差异、物质条件与精神力量的相互关系、中央集权化、初期领土国家的诞生、帝王学的诞生、贵族制度的发展过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