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被视为衰乱之世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其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历史位置,在近代西方历史研究理论的影响下,从上个世纪早期开始,便倍受学者们的瞩目。在针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中,几乎集中了近100年来最为的史学名家。上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的历史学者马良文氏曾撰文回顾世界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认为中国学者陈寅恪、唐长孺、周一良、何兹全与日本学者宫川尚志、谷川道雄、川胜义雄、越智重明等人的研究工作为勾勒该时代的面貌作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近30年前的这一评述,仍然可以说至为客观、公允。当我们重读上述诸家的著作,或许感觉在材料的精细选用上不如现今利用电子检索那样完备,但无论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问题提出的视角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新颖独特,大气磅礴,行文也是布局严密,层层推进,犹如长江巨浪沛然不竭,读后令人
《北魏政权正统之争研究》由王朝海编著。正统问题是关于政权合法性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史学观念,同时也是一重要的政治观念。北魏政权为了同南朝宋、齐等政权争夺华夏正统,历代帝王及士人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北魏王朝从政权合法性的论证、政权合法性的保持、政权合法性的巩固等方面入手,通过“天命王权”、“五德始终”、“国号议定”、“通三统”、“改正朔”“华夏文化认同”以及太和期间的迁都、改制等具体措施,向南朝宋、齐等政权展开了全面争夺正统的战争。北魏政权的正统之争在促进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进程,影响中国古代疆域的确立,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的专著,全书凡二十章,包括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发展状况、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社会等级结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赋税制度、徭役制度、官制与军制及刑法、家庭与家族及社区、服饰风俗、饮食生活、居室与家具、丧葬礼俗、娱乐习俗、岁时节令、重祀好鬼与宗教习俗、士人时尚、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发展等专题,內容涵盖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在写作上,作者突破分析史学的窠臼而采用实证的方法展开论述,征引丰富的史料来说明问题,从而使本书的许多论点建立在更加可信可靠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其科学性。本书內容宏富,体例新颖,立论平实,且富有创见,具有較高的学术水平。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是近年来发现的关于三国孙吴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其主要内容是孙吴嘉禾年间临湘侯国的一些行政簿书。所涉及的事务大都是临湘侯国的要务,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临湘县廷日常行政的政务特征,也忠实地记録了当时临湘侯国重点处理的甚至事关孙吴全局的上务与时务。对于这些吴简的解读与利用,是近年来历史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书即利用这批吴简解读孙吴制度乃至与汉、晋制度的关系的一次尝试。全书结构清晰,分析深入,论述严谨,是一部的学术著作。
一部三国多少英雄泪。此书以史实为依据,去伪存真,把英雄请下神坛。不再状智成妖,不再天命归攸,使人物回归本来面目,让历史回复原貌。三国中的诡诈计谋,也被提炼出朴素的生活智慧,使读者开卷有益。
本书系明季遗书,作者林茂桂。全书仿《世说新语》体例,记录了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取材博洽,文字洗练。但因当时记得校不精,讹脱多多,未得广泛流传,而不见历来书目著录。校注本重新标点整理,对今人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取材于《南史》和《北史》。而《南·北史》则又是删节南朝《宋》、《南齐》、《梁》、《陈》和北朝《魏》、《北齐》、《周》、《隋》八书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