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对《宋史》中的宰辅列传(43卷)进行集中补正,对于每一篇宰辅列传,钩沉史料,均进行详细补正,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学界对于南宋的整体研究,另一方面,为研究《宋史》写作模式、资料来源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样本。同时,本书也是目前为止大陆宋史学界对于《宋史》列传进行的篇幅优选、比较系统的考证之作。
宋人笔记是中国古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全宋笔记(第2编)(9)(繁体竖排版)》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是极有价值的史料,《全宋笔记(第2编)(9)(繁体竖排版)》在科学的界定“笔记”含义的基础上,尽可能辑录宋人所撰的笔记,真正的体现全宋笔记的“全”的特点,避免出现挂一漏万和杂乱无章的现象。
徽宗南幸至润,郡官迎驾于西津。及御舟抵岸,上御棕顶轿子,一宦者立轿旁呼曰:道君傅语,众官不须远来。卫士胪传以告,遂退。徽宗南幸还京,服栗玉并桃冠、白玉簪、赭红羽衣,乘七宝辇,盖吴敏定仪注云。
本书为四色印制的有关宋代衣食住行的彩图珍藏类图书。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目前的一个特殊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这些都对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书以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不仅详细地解读了宋代时期衣食住行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析了引起衣食住行变化的社会环境、不同阶层和集团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差异、体现出的礼仪和习俗,而且还详细介绍了这一历史时期衣食住行所表现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及影响。
虞云国编著的《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精)》以宋代台谏系统为个案,运用历史学的实证方法,精准严密地完成了制度复原,在此基础上,凭藉政治学的理论底蕴,细致入微地探讨其实际运作的动态过程,在合理肯定其分权制衡的初步尝试的同时,深刻揭示其在君主专制与人治文化下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进而通过与西方历史及中国近代的比较,剖析其间的是非得失,既为现代政治衡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历史资源,也为借鉴相关资源时能否趋利避害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本书是由辽金史学会编的辽金史研究文集。全集收入28篇文章,主要包括辽代契丹族与黄帝、五代宋初中原诸政权角力中的契丹因素、辽朝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抉择、辽朝帝后之汉学、辽钱辨识的历史行程、大金覆亡辨、金末的东北边政、二人转起源新证、金代陶资论述等。全书多为我国辽金史专家研究辽金史的成果,其出版对我国辽金史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