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蔚著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精)》主要利用宋、辽、金、元四朝史书,辅以文集、方志及金石等考古材料,系统阐述了辽、金两代的地方行政建置,并对其疆域及行政制度作了全面的梳理。全卷四编,前两编为辽代行政区划研究,后两编为金代政区研究。靠前编探讨了辽代疆域及政区制度。其中着重对辽代的道一路体制与州制作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辽代的高层区划是五京道与军事路、财政路并行的体制,五京道虽非辽代自始至终很重要的高层政区,但却是实际存在的,并且是后两者的前身。此外,对州的种类划分作了全新的梳理,重点论述了方州形成的过程,并合路、州两级的研究,得出辽代政区是以四级制为主干的多种统辖模式并存的结论。第二编以道及军事路为纲,对辽代州、县建置沿革作了详尽的考述,并列出三个时间断面的政区设置情况,从而
宋史专家陈振先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宋朝这个中国历史积弱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生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作了详尽而的论述,经增订后充分反映了当代宋史研究的成果。
余蔚编著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主要利用宋、辽、金、元四朝史书,辅以文集、方志及金石等考古材料,系统阐述了辽、金两代的地方行政建置,并对其疆域及行政制度作了全面的梳理。全卷四编,前两编为辽代行政区划研究,后两编为金代政区研究。编探讨了辽代疆域及政区制度。其中着重对辽代的道—路体制与州制作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辽代的高层区划是五京道与军事路、财政路并行的体制,五京道虽非辽代自始至终最重要的高层政区,但却是实际存在的,并且是后两者的前身。此外,对州的种类划分作了全新的梳理,重点论述了方州形成的过程,并合路、州两级的研究,得出辽代政区是以四级制为主干的多种统辖模式并存的结论。第二编以道及军事路为纲,对辽代州、县建置沿革作了详尽的考述,并列出三个时间断面的政区设置情况,从而使辽
本论文集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选。该年会于2016年8月20-21日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举行。会后,由宋史研究会理事会成员包伟民、曹家齐、戴建国、范立舟等专家组成编委会,从所提交的24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29篇进行出版交流。所选文章着重于不同年龄、不同领域(包括不同断代、不同学科)、不同国籍学者之间思想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本书为“两宋烽烟录”丛书之一。作者依托翔实的史料,对公元十世纪北宋王朝完成中原统一之后,与北方民族契丹所建立的辽王朝相互间的关系变动,作全方位的观照。书稿共分《城头大王旗》《画策收南北》《呜咽高梁河》《拉锯战未休》《澶渊订和约》五章,加上一个追叙源流的“楔子”和一个总括大略的“尾声”。全书体例严谨,叙述流畅,形象可感,以其层次分明的叙述,独出机杼的见解,加上描绘清晰的地图配置,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本生动可读的通俗性学术著作。
《宋史研究论丛(第十四辑)》内容包括:宋代视朝活动探研:以时间和班次为中心;北宋中期士大夫集团的分化:以濮议为中心;北宋时期四明史氏家族考论;北宋孔道辅“天庆观击蛇案”的流传及演变;论皇权至上以北宋正旦大朝会为切入点;“福华编”:南宋末年贾似道执政时代述论;试论北宋沿边守臣的信息情报搜集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