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蔚著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精)》主要利用宋、辽、金、元四朝史书,辅以文集、方志及金石等考古材料,系统阐述了辽、金两代的地方行政建置,并对其疆域及行政制度作了全面的梳理。全卷四编,前两编为辽代行政区划研究,后两编为金代政区研究。靠前编探讨了辽代疆域及政区制度。其中着重对辽代的道一路体制与州制作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辽代的高层区划是五京道与军事路、财政路并行的体制,五京道虽非辽代自始至终很重要的高层政区,但却是实际存在的,并且是后两者的前身。此外,对州的种类划分作了全新的梳理,重点论述了方州形成的过程,并合路、州两级的研究,得出辽代政区是以四级制为主干的多种统辖模式并存的结论。第二编以道及军事路为纲,对辽代州、县建置沿革作了详尽的考述,并列出三个时间断面的政区设置情况,从而
张兴照著的《商代地理环境研究》系统梳理甲骨文、殷金文中与地理环境相系的文字及辞例,探究殷人视野中的地理空间与地理景观,考察甲骨文地名的自然与人文属性。借助环境考古及科技考古,对商代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变迁等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对商代居址择建进行解读,探讨商代聚落选址的地理表征以及聚落规划与建筑的环境适应。
本书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六章。绪论部分重点介绍选题的缘起以及君主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空间,这也是此一研究的起点。章是“引言”,在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君主论的特征与发展作系统论述。第二至六章,分五个方面阐述两宋君主论,这五个问题分别是:,宋代类书对君主现象的表述;第二,宋人的正统观念与君主论;第三,以史为鉴和资于治道为旨趣的君主论;第四,宋人的“春秋学”及其民族观与君主论;第五,宋人君主论的两种思想倾向“内圣外王”与“王霸道杂”。笔者通过这这五个方面的研究,力求从不同角度阐述宋人君主论的关注重点与发展脉络,以及这些君主论与当时的君主制度和社会政治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