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莠、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的基本功用。至于压在纸背的“补偏救弊”、“推陈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强调。因为,当你努力体贴、描述和评判某一学术进程时,已有意无意地凸显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学术追求。 这是一场叙说历史的话语盛宴。全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晚清的“晚明三大家”、历史的“写作”与“模拟”、晚明“艳迹”的黯然回眸、野史·小说·名物文章等知识作了介绍。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张之洞为清末名臣,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晚清“新政”产生过巨大影响。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在当时是比较领先的,但在其所有的政绩中,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其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鸿章曾挖苦他说:“张督在外多年,稍有阅历,仍是20年前在京书生之习。”张之洞开办了亚洲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阳炼铁厂,比日本最早的八幡制铁所还早7年。他建立的湖北枪炮厂,虽时间上晚于沪、宁等地,但设备、产品之先进,明显后来居上。毛泽东曾强调,讲到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本书以清末新政时期制度变革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张之洞在新政时期各项制度变革过程中对清末中央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动态地观察清末新政从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对学制、
《逊清皇室秘闻》从各个方面记述了退位后的溥仪及逊清皇室人员的种种活动;介绍了逊清皇室的机构、官员情况及官规典故、有关王公旧臣及当时社会知名人士的活动,以及逊清皇族、官吏腐朽没落的生活。各篇所叙史实和典故,对研究逊清皇室和清末民初的历史和人物,有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