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阎崇年集》是清史大家阎崇年先生,将50年研究、创作成果首次结集,亲自批阅增删,集学术、通俗著作17部、24卷,另加附集1卷,合为18部、25卷,800余万字,2000余张图片,主要涉及清史、满学、北京史、宫廷史等领域。 学术部分9部、12卷,包括《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4卷)《燕步集》《燕史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清代大事编年》《讲谈录》。其中《清史论集》《讲谈录》为阎崇年首版的*作品。 通俗部分8部、12卷,包括《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2卷)《康熙大帝》《大故宫》(3卷)《清朝皇帝列传》(2卷)《袁崇焕传》《古都北京》《中国都市生活史》。 附集《合掌录》,为阎崇年与星云大师的对话录,谈禅、讲史、养生、修心、悟性。 分册简介 1.《努尔哈赤传》是国内外*部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
本书稿为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之一种。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故这部书的功用自不必多讲。本编《洋务运动》共8册,约350万字,初版于1961年,共收辑资料97种,其中外文资料4种。分专题介绍清朝在甲午战争前的洋务活动,包括综合篇、育才篇、海防海军篇、练兵篇、制械篇、马尾船政局、轮船招商局、铁路篇、电报篇、矿务篇、纺织制造篇、传记篇。本次出版为影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明史讲稿(大学用书)》为樊树志教授几十年讲述明史的讲稿整理而成。讲稿从基本知识讲起,既把这一领域最有性的观点介绍出来,又附带介绍作者自己的见解。书稿文笔流畅,讲解透彻。对明初、明末的特定时期,对党案、海禁、经济发展等专题,对从皇帝到大臣乃至当朝百姓的叙述与剖析都颇为到位,有些观点已经成为学界观点。
本书在详细收集档案和其他文献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利用“边疆控制”的系统分析方法,全面研究“乾隆征缅之役”的起源、升级、结局及其影响。从冲突中,可以发现王朝、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关系、自然环境乃至观念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边疆变迁中所起的具体作用。王朝的战略和投入的力量是王朝边疆控制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受制于边疆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贯穿在中国历史疆域形成和巩固的全过程之中。
本书具有特点: ,该著是一部研究时间很长、日积月累而成的学术精品。人们常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一部书写作时间之长,研究之深入,而《明实录研究》的探讨和撰著却长达15年之久。1986年作者开始从事《明实录》资料的整理,1990年以《明实录研究》为题撰写博士论文,1993年完成并通过答辩,此后陆续修改至出版前夕,历时凡15年。在此十余年间,作者围绕《明实录》这一课题,不断挖掘新的史料,在《史学史研究》、《学术月刊》、《文献》、《历史文献研究》等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明实录修纂考述》、《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 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
清光绪末年,国门洞开,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有志之士纷纷倡建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当时担任直隶省提学使的卢靖先生向光绪皇帝奏请,倡建直隶省图书馆,获准建馆,并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成。直隶省图书馆便是天津图书馆的前身。建馆伊始,满汉官吏纷纷捐献自己的藏书,由此奠定了本馆藏书基础。以后通过捐赠、拨交和采购等多条渠道,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馆藏图书总数达到了300余万册,以藏书宏富和影响,跻身全国十大图书馆之列。 丰富的馆藏文献,为我们参加《清史·图录》项目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为《清史·图录》数据库项目提供了有关清史图片资料近7000幅,包括多个门类,而舆图类的特点最为鲜明,所以,本次我们选录舆图作为《图录丛刊》的首批图书予以出版。 本书收录水道图和古迹图等两大类图籍,其中包括《治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