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阎崇年集》是清史大家阎崇年先生,将50年研究、创作成果首次结集,亲自批阅增删,集学术、通俗著作17部、24卷,另加附集1卷,合为18部、25卷,800余万字,2000余张图片,主要涉及清史、满学、北京史、宫廷史等领域。 学术部分9部、12卷,包括《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4卷)《燕步集》《燕史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清代大事编年》《讲谈录》。其中《清史论集》《讲谈录》为阎崇年首版的*作品。 通俗部分8部、12卷,包括《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2卷)《康熙大帝》《大故宫》(3卷)《清朝皇帝列传》(2卷)《袁崇焕传》《古都北京》《中国都市生活史》。 附集《合掌录》,为阎崇年与星云大师的对话录,谈禅、讲史、养生、修心、悟性。 分册简介 1.《努尔哈赤传》是国内外*部研究清太祖努尔哈赤
紫禁城距今已有五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时期,由于宫禁森严,规制神秘,使许多宫闱秘事鲜为人知。因此,人们对民间流传的帝后妃嫔、王侯臣宦、珍宝文玩、辉煌宫殿等的轶事感到新鲜有趣。而自从满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被推翻,末代皇帝被迫迁出皇宫以后,紫禁城便逐渐失去往日的神秘与辉煌。特别是紫禁城改为故宫并对外开放以后,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不断地从五湖四海来到巍峨的宫殿群中,打探着遗迹中的故事及典故。近年来,中外不少史学家与艺术家合作,将昔日发生于禁宫中的秘闻轶事,搬上影视舞台,引起中外广泛瞩目。
《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中的后一部。 该书之命名,表明其编纂者们以其为未定稿,有俟将来刊正定稿之意。然世事沧桑,该书面世前后,中国社会呈现天翻地覆的巨变。封建帝制几经挣扎,被扫进历史垃圾堆;民国肇兴,又被人民共和国取代;工业经济兴起,如今又进人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社会的滚 滚洪流中,人们对于前清时代的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已经大有隔世之感。将《清史稿》加以“刊正定稿”,在事实上已属不可能。勉强为之,只能是今人之效颦。因而数十年来,该书早已被广大读者奉为正史了。 该书编纂于1914年至1917年,赵尔巽任清史馆馆长,柯劭忞等百余位学者日手丹铅,历时十四年乃成。按照《汉书》体例,分为纪、表、志、传四个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内容涉及人物、地名、山川、湖沼、民族、姓氏、职官、法律、典
本稿《重写晚明史:晚明大变局》是明史研究专家樊树志教授的倾注毕生研究之功而成的五卷本《重写晚明史》的*卷,也即导论部分。《重写晚明史》是樊树志先生引用推介学界z新研究成果,以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历史观书写解读晚明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研究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樊树志先生说。《重写晚明史》的立意宗旨就是以史为鉴,通过回顾历史的得失,总经经验,为当下和明天提供借鉴。 2015年出版之《晚明大变局》即是本稿z初的单行本,今纳入《重写晚明史》,作者对书稿导言及部分章节做了相应补充或调整。
清朝历史年代遐长,前后近三百年,各种类的典籍、档案、文献、资料等浩如烟海,在整理、归纳、编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其深人研究,当然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而这项任务,决不是少数人和某些单位所能单独胜任完成的。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历时二十年编撰的大型清史著作《清史编年》,共分十二卷,六百余万字。它采用编年体裁的形式,记述了自清军入关到清帝退位共二百六十八年间的重大史事,对有清一代的中国历史作了一番全景展示。 多卷本《清史编年》,为清史研究提供不易搜集的资料和比较系统的线索,为高等学校文史专业和历史爱好者提供参考用书,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我国传统的史书,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如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等等。所有这些体裁,优缺点俱备,各有千秋,它们都以自已的特点立足于历史典籍的宝
《手绘清朝》,精装彩印全两卷,是日本建筑史学泰斗、探险家伊东忠太,于1902-1903年,从北京到云南,横穿中国,对清朝的建筑、文物、民俗、景观、人物等进行了专业的探险考察,所见所闻,均以手绘记录,日志辅之。手绘图精美珍贵,独具韵味,图中所呈现,经过一百多年,许多已消失损毁。彰显本书独特的史料价值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