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实地勘查了散在世界各地的数百门明清红夷大炮,并结合庞杂的史料记述,尝试勾勒出这些西式火器的 文化传记 ,重现其在中国两百多年间的演变过程和多样性。 红夷大炮的操作与铸造技术,是近代东方大陆文明向西方海洋文明学习的课。书中首先探索十七世纪初自闽粤沿海欧洲沉船上打捞的大炮,如何在天主教徒的努力下进入辽东战场,并在萨尔浒之役(1619)重创努尔哈赤。皇太极又如何起用降顺的汉人铸炮、操炮,并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迅速在中原攻城略地。此事不仅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军事革命,更使清朝建立起亚洲*强大的 火药帝国 。 明清两朝所先后发展出的铁心铜体红夷大炮,不仅比铜炮更轻更省,且大幅强化了炮管的抗膛压能力,其品质曾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然而,即使是此独特的复合金属制法,在清朝定鼎之
《明朝大历史》 开局一只碗,结尾一根绳,铮铮铁骨,贯穿始终。 本书是史学大家孟森的史学名作。在这里,有草根开国皇帝朱元璋、天生战士朱棣、谜一样的万历皇帝 特色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明朝全史,尽在此书。 《清朝大历史》 有勤政爱民的帝王,有丧权辱国的屈辱,这是个令人百味陈杂的末代王朝。 本书是史学大家孟森的史学名作。从明末农民起义到努尔哈赤起兵,再到多尔衮挺进中原,一统天下,清朝时期的中国,曾威震四海,但也故步自封。在这里,有文武兼具的创业之君皇太极、从少年天子到千古一帝的康熙、风流天子乾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特色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清朝历史,尽在此书。
《清朝通史(共4册)》作者蔡美彪以简洁的文字再现了清代300年间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学术思想、科技、宗教、习俗等演变的轨迹和风貌。一般读者感兴趣问题也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比如:满族作为山海关外一个弱小民族为什么能把握明清之际的历史走向,进而主宰华夏大地? 清朝是中国封建文明发展的*后阶段,该如何看待 康乾盛世 ?以往的同类书很难超过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为主的写作思路,本书则涉及文学、艺术、学术思想、科技、人口、宗教、中外交流、民俗等方方面面。本书的某些内容有镜鉴的作用,比如对清朝中期出现的奢靡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变化的分析阐述,对现实就有启迪意义。
梁启超因为倾慕曾国藩,特别搜录编辑了曾国藩在各个场合说过、写过的名言名篇十几万字。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以及个人的修养、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是曾国藩智慧的综合集成和变现。唐浩明先生除对梁编曾言进行了白话翻译注解外,还对每一段嘉言都进行了精彩而详尽的分析、总结、评点,尽可能地将曾国藩平天下的抱负以及经世致用的学问完整展现给广大读者。
双龙宝星是中国历史上首种近现代意义的国家勋章。其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勋章文化史上的 重要事件,同时也是清末中国近代化变革大历史的缩影。 《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 是陈悦酝酿多年的中国勋章专著,本书 从清末中国引入西式勋章形式开始,结合大量文献、制度、图说、获颁者名录等相关史料及实物照片、图案彩绘,将以双龙宝星为代表的晚清勋章从诞生、变迁、完善到随清王朝覆灭而消逝的全过程加以呈现,并详细介绍了晚清勋章的设计及制度,填补了中国近代勋章的研究空白。 全书文字翔实,考证严谨,完整收录同治、光绪、宣统时期各款勋章的相关史料,并配有 388幅高清彩图和珍贵老照片、78幅晚清勋章图案彩绘,对各款各级宝星之图案施以原色、还以原样,弥补了实物存世极罕、档案记载匮缺的遗憾。
《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收入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明清易代史事研究的文章,共计19篇。其中代表作《李岩质疑》发表于1977年,用力颇深,奠定了他在明清史学界的地位,并受到海外学界的关注。其他文章还有《再谈李岩问题》《李自成起事考》《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清初的迁海》《孙可望评传》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集可以看作是《南明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补充。
予龆龄未学,咿呀学语,略识之无。十龄始就学,开蒙师即令诵《论》、《孟》,亦不加讲解,“学而时习之”云云,莫知所云。稍长,先从唐子玉师读,一年半内,默写《诗经》与《左氏传》一过。唐师虽稍加讲解,亦不尽如人意。后从夏凤喈师(中举县拔贡)读,授《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淆川,任土作贡”云云,摇头晃脑,津津乐道,予听之茫然。年十四,里中宿儒席梦禅(业)师主讲应滨学社,予往受教。先诵《礼记·檀弓·曲礼·学记》诸篇,每讲一篇从主题分析,必文从字顺,令学子听懂为止。另授古文数十篇,以曾国藩所纂《经史百家杂钞》中之选文必以经世致用为主,远胜于姚鼐所纂《古文辞类纂》之选文偏重于辞章也。 是年冬,随席师之五子鲁思(启酮,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先生及其七、八、十诸弟(启骞、启骘、启骥)离乡背井,远赴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人性的荒唐莫过于此!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消息传到留都南京,立谁为新君的问题就变得迫在眉睫,文武官员纷纷涌动,都想在新君面前占据首功,却不想,这种各怀鬼胎的心思为南明政权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武将马士英等人的拥立下,福王朱由崧即位,改元弘光,而这些 定策 功臣也造成了南明内部权力的失衡,继而引发内斗不断。弘光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继立,先后与大顺军、清军展开你争我夺的角逐,但激烈的内部斗争,使南明君臣在不停的内耗中,失去了无数翻盘良机,走向了失败。 南明是在内斗中粉墨登场,也是在内斗中分崩离析!翻开本书,从南明的灭亡看透人性的荒唐!
本书取材于《周日邮报》《周日论坛画报》等意大利彩色画报,共收录200余幅彩色版画及近12万字的原刊报道。作为目前专享可以与法国彩色画报相媲美的中国题材画报,意大利彩色画报时间跨度更长、收录的历史事件更丰富,因此更具历史和出版价值。 《周日邮报》是意大利最早的报纸之一《晚邮报》的副刊,创刊于1899年1月。它以照片和版画为主体内容,20世纪20至30年代成为意大利最畅销的周报,发行量一度高达60万份。20世纪50年代,其中一期发行了130万份,创下意大利报纸发行的新高。1989年停刊。 《周日论坛画报》是《论坛报》的副刊,创刊于1890年1月。1895年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率先刊登前线士兵的照片,开创了意大利画报刊登照片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在和《周日邮报》争夺读者的竞争中失利,于1969年停刊。
本书从《点石斋画报》4000余幅图像中,“摘取其关于生活状况者”160多幅,再现晚清第一画报昔日风采。以“中外纪闻”“官场现形”“格致汇编”“海上繁华”四大主题展开《点石斋画报》,再加以阐释与补充,使晚清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其中均有绝佳的展现。陈平原伉俪联手编著了此书,既为研究晚清历史者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晚清的视角。
近代来华西人文献是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资料。美国近代传教士、“中国通”明恩溥所写的这部《清帝国之乱》即是一例。 本书完成于1901年,记录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朝野上下一系列重大事件。明恩溥曾深入山东地区传教长达二十余年,在1900年北京外国公使馆区被围攻期间亲身参与了防卫活动,这些经历使本书具有独特的价值。作为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明恩溥披露了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发展和北京公使馆区被围攻的大量细节,其中诸多历史细节令人唏嘘喟叹。作为眼光独到的观察者,明恩溥分析了义和团运动和中西冲突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根源,揭露了清政府的反复无常和侵华军队的丑恶罪行,并从自己的视角展望了中国的未来。本书的出版有助于 全面地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以及清末民初西方人士对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