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有道:中国现代史研究访谈录》整理收录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教授近年来见诸《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等报刊杂志上的各种访谈、演讲文稿及专著书序。全文以平易亲和的文字,揭开国共关系、西安事变、中苏关系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并展示了一位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鲜明的学术态度和方法,包括他对历史真相的执着以求,对芸芸众生的现实关怀,对民族主义的全面反思,对人性的尊重和深度发掘。
《直言:1978―2012中国话语》是一本大众历史读物,却比普通的大众图书多一分思考与厚重。它以编年体的结构,选取了1978―2012年间反映当时社会变化及社会心理的各种话语,生动真实地呈现了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侧影,是一份跨越三十余年、兼具人文思辨和知识趣味的历史档案。读者可以从中读到当代中国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鲜活的生活轨迹和社会心理历程。
本书为大型系列丛书《日本侵华图志》第7卷。本书采用了大量海内外手图文史料,图文并茂、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再现了日本侵略奴役中国东北人民的史实,揭露日本策划满蒙独立,炮制伪满洲国,进而通过军事、文化奴役、经济掠夺等手段,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统治的历史。本书的不少图文史料为次公开发表,因此更增加了本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收藏价值。
总结历史经验是历史研究的目的之一,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中国当代史研究来说尤其如此,而且总结起来也尤为困难。随着当代中国历史经验的积累日益丰富,总结历史经验的条件也更加成熟。本书汇集了多篇有关中国当代史历史经验总结的论文,共分“用唯物史观指导中国当代史经验的总结”、“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总结”、“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总结”、“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总结”四个专题,从不同角度详尽阐述了总结当代中国历史经验的方法和意义,为国史研究提供了鲜明有力的指导。
《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37-1945)即第四辑,经过编辑组全体同志三个春秋的辛勤工作,继《汇编》、二、三辑之后又公开问世了。这是我市历史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奉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实在可喜可贺。本辑内容是中国的大好河山沦陷于日本法西斯铁蹄之下,日本侵略者经营华北和平津这一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即1937年7月~1945年8月间《天津商会档案全宗》2300余个案卷的选粹,精选文件900余件,经校点、注释、零散数据的归纳统计、日文原件的翻译,分类后予以出版。
本书 是作者在国共关系研究上的成果之一。作者历经数年,搜集整理了两党在抗战前后十多年间谈判的草案、提案和谈话录,以及在各时段开具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证了各种涉及谈判问题的来往信件、电报、报告、情报及会议记录等材料;解密解析了“‘收编’与‘改编’”“‘合并’与‘跨党’”“新四军问题交涉”“蒋毛会面之流变”“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打亦谈来谈亦打”“南京代表团的困境”等一系列谈判的核心问题;真实再现了在云谲波诡形势下,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过程和历史真相。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且在战争中实施了细菌战,其罪恶令人发指。这是20世纪最为严重的历史事件,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帮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掩盖了这一罪行.躲过法庭审判。《关于浙赣地区日军细菌战的调查研究》的作者丁晓强,在浙赣地区的宁波、温州、衢州、丽水、玉山等地经过长期调查研究日军细菌战的资料。获得了大量受害者的口述经历和受灾事实等一手资料,用日军发动细菌战带给当地人各种病疫暴发灾难的事实和数据,全面揭露日军在浙赣地区的反人类罪恶的卑鄙行径,击破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势力甚嚣尘上的极力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
研究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其目的就是为了实事求是地探索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发展路径,寻求其轨迹,总结其经验,阐述其贡献,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简明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对新形势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是中国学者(包括台湾学者)、日本学者和西方学者研究日本侵华战争的论文集,书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时的情况,为研究日本侵华史提供了大量的手资料。读者对象: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关心中日关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