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以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为基点,运用国际经济圈的理论,分析论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近代亚洲经济圈的状况,兼及亚洲经济圈与西欧美国经济圈的关系,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对以往的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化中所采用的“西方冲击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从中国和亚洲内部的传统因素中寻找中国和亚洲近代化的前提条件及其影响,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
《梦蕉亭杂记》是陈夔龙1924年他67岁时写的一本回忆录,记述自己枯荣的历史,文中有很多北京地方的历史记述;《旧京遗事》,(明)史玄撰。原书有些字迹不清、有些页残,对明朝的旧京的一些故事进行了记载;《旧京琐记》是清代夏仁虎的作品,分俗尚、语言、朝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十卷。《燕京杂记》一书记录了作者来燕京后的见闻,轶闻掌故,风物民俗,商业风貌,名胜古迹,以及当时市场上水果蔬菜的品种,有十分精彩的记录。
秋收起义38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重返中国武装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一次感情寻觅回归,还是执政党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40年后,本书作者沿着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之路,采访了近百名接触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亲历者和知情者,以毛泽东二上井冈山为主线,生动讲述了1965年春毛泽东从武汉经湖南到井冈山的数十天的所历、所思、所讲,以及当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真实记录了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史实;从中探寻毛泽东准备发动上层建筑领域革命——“文化大革命”深刻而复杂的初衷。 书中一百多幅珍贵照片,不仅见证了这段历史、更增加了本书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