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从清初顺治年间的招民开垦,到康乾时期的封禁与弛禁,从清末关东解禁,到民国时期大移民,从“满洲国”抢劳工,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的“开发北大荒”,300年间,至少有3000万移民因为各种原因,挑着担子,带着无奈,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期望,背井离乡,或翻山越岭,或漂洋过海,奔赴冰天雪地的关东,在那里开疆拓土,或耕作,或开矿,或经商,或卖艺,闯出了一段延续300余年的历史篇章。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史《国史编年》)第三卷,起止时间为195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1951年的历史主线,即《人民日报》本年元旦社论所指出的,“用极大的努力,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巩固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几个为重要的事件,即开展或继续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 本卷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选用了一批中央档案馆过去发表过的档案。其中,在撰写条目中参考、提炼、摘写的有73件;在条目所附文献中节录或全文发表的有32件。凡属后一种情况,均有“资料来源”处注明为“中央档案馆提供档案”。
本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国史编年》)第四卷,起止时间为195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卷在编撰过程中,注意突出1952年的历史主线,即《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所指出的,“一方面争取抗美援朝斗争的更大胜利(包括和平解决的胜利),另一方面争取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主要准备工作”,以及围绕这一主线所发生的几个为重要的事件,即开展或继续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力图反映1952年历史全貌。 本卷条目的主要资料来源于当时出版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月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编《中央财经政策法令汇编》等,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选集》、《刘少奇选集》、《周恩来选集》、《朱德选集
本卷的编写,除了突出重大事件以外,还注意保持重大事件线索上的完整性,即逐日逐月地记录每件事的细节,按年串起来就构成事件的基本脉胳。这些事件主要有:*访问苏联及《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和三大战役;国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各民主党派大事;新区土地改革;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党和各级政府帮助工商业克服经营困难;各地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军队大规模开荒生产;全社会救助失业工人;教育体制的改革;科学研究机构的组建;群众性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以及新闻、出版、民族、宗教、社会、群众团体的方方面面;对外关系上主要是中国同人民民主国家和周边国家建交,中美、中苏关系和中国同联合同的交涉等重要事件,并特别注意吸收国 内外*公布的有关档案和传
内容简介
此书是作者整理了陈寅恪老的笔记而成。它虽然不能把陈老师的精彩论述,一一如实地反映出来,但我想这部笔记的发表,对于研究陈老师在近代史学上地位与贡献,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将能起到它的作用。
历史学家杨宽先生积五十年治学研究之重要成果。着重论述战国时期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和发展,真实地再现了战国时代风云变幻、剧烈变革、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历史与社会状况,是战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
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后世僧侣不远万里赴印度求法的典范。 本书以《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传》等古籍资料为依托,通过实地对玄奘西行沿途的塔尔寺遗址、榆林窟、莫贺延碛、高昌故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碎叶城遗址、怛罗斯城、巴米扬大佛、那烂陀寺遗址、阿旃陀石窟等地的考察,以当代考察与历史史料相结合的形式触摸古遗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沿途的人文历史,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独特视角。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的一个转折,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藩镇割据的出现,隐然牵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态势。但是对于这一重大问题,中国学术界缺乏足够的研究。本书处理主题安史之后唐帝国的重建,将西方新史学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唐史研究领域,极具学术敏锐度,对于此一问题有了极大的推进,也是很吸引人的话题。
中宣部、中央电视台2015中国好书《国史讲话 春秋》之全系列作品合集 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克强等几代领导人敬重的史学大师写的国民读物 上古,在一般人的概念里,那里有各种瑰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例如盘古开天地、女娲巧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以及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等。几千年来,这些传说被当成信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接近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夏商周,除了夏启夺位、商汤灭桀、文王伐纣,以及比干剜心、姜尚钓鱼、周公吐哺等君圣臣贤的故事,还有似是而非的“奴隶社会”的定性外,记忆中似乎再无其他深刻的烙印。这一段几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真的仅此而已? 都说春秋乱,刺客多,例如,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
红墙过去是紫禁城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墙成了中南海的象征。由于它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所在地,因而它不仅成了全国人民向往和敬仰的地方,也成了新中国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中心。在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的决策、制定和实施,争论和展开,无不与中南海,与红墙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