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英国史 是一套面向大众读者的英国史系列丛书,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回溯了公元前54年至公元2000年英国从击退罗马军团到建立世界霸权再到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该丛书共九卷,对应英国历史上的九个重要时期。丛书主编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大卫 坎纳丁,他同时是卷八的作者。另外八位作者也都是英国史研究领域颇具分量的学者。该丛书共九卷(英文版、中文版目前均出版8册,第7卷尚未出版) 卷一: 《帝国领地 罗马帝国时代的不列颠 公元前54 公元409年》英国与罗马遗产之间存有一种模糊的联系 罗马帝国入侵在史前的英国和有史记载的英国都留有痕迹,带来了艺术、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但也带来了暴力和剥削。那么,罗马帝国治下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罗马帝国占领了不列颠长达一代人的时间,《帝国领地:罗马帝国时代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于沛 著 《世界历史》第1册。从学术史的层面阐释了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萌生、产生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各历史阶段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方法、创获与所呈现出的特征。 《人?自然?历史》 陈启能 等著 《世界历史》第2册。从考察各种人类集团(种族、民族、国家、社会)走过的不同道路着手,比较其历史发展的异同,提出并探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共性的重大理论问题。 《世界史研究的视角和模式》 姜芃 等著 《世界历史》第3册。对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概括了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整体性和历史性特点,并对其今后具体研究内容方面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和预测。 《古代社会物质文明》 刘欣如 著 《世界历史》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大爆发摧毁了古罗马城市庞贝,赋予这座古城末日般的悲情,却又把那段历史包裹进了时光胶囊,奇迹般馈赠给现在的我们一座非凡的永恒之城。 《庞贝古城 : 永恒的历史、生活和艺术》由13位考古学家、历史及相关专业的教授执笔,并配以丰富而精美的插图、摄影作品,讲述了庞贝遗迹的发现与发掘过程,并结合历史研究与考古发现为读者全面介绍了庞贝古城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生活、文化、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 通过《庞贝古城 : 永恒的历史、生活和艺术》,可以了解到庞贝的发展、繁荣与毁灭,更可以感受到这座古罗马遗迹的独特之处 灾难的瞬间保留下来的,不是冷冰冰的历史遗址,而是庞贝人鲜活而真实的生活。
这本《全球通史》属于很优秀的通史著作之列。作者以主题分篇,把握人类社发展大势。全书分成8篇,每篇都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段的全球趋势: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文化,定居,帝国和帝国主义,世界各宗教的兴起,商品和人口的流动,社会变革,技术大爆炸,演变中的身份。每个主题都有一个转折点,比如第六篇,转折点是政治和工业革命(1640-1914),主题便是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巨大、激烈的变革产生了新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体系,这一切影响着所有的个人、家庭和社会。
约翰 托兰历史系列,收录普利策奖得主、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 托兰代表作共八种,既包含了行销全球、脍炙人口的权威传记《希特勒传 从乞丐到元首》与1971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日本帝国衰亡史》这类经典之作,也有他回忆一生创作历程的自传,以及以美日太平洋大战为背景的虚构小说《战争之神》等等。从一战到二战、德国到日本、历史到传记、小说,该系列全面、立体呈现约翰 托兰创作面貌,版本经典、作者权威,具有收藏价值。 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约翰 托兰将历史的事实与人性的戏剧紧密编织,精心书写了一卷卷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编年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他不仅具有对于史料与素材强大的编排、组织能力,而且能够自始至终不带任何偏见地记录以两次世界大战历史为主的二十世纪史。托兰可以为了一部作品采访成百上千事件的亲历者,做
为什么说发展是一道窄门?为什么说世俗化是民主制也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什么那些新兴国家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失败?本书以作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年游历见闻为基础,以世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为主线,以观察世界、总结发展经验为归旨,通过讲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思考这些国家传统与改革、贸易全球化、世俗化与发展等问题,分析这些国家长期处于不发达境遇的原因,映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道路探索的不容易,并从经验教训的角度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镜鉴。本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审视视角,突破一直以来向发达经济体探索学习的思维,转而关注新兴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新维度。
内容简介 《世界戏剧史》讲述了戏剧的起源、以及不同时期地域的戏剧文化。
《世界历史文库:柬埔寨史(第4版)》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东方出版中心联合启动的大型汉译出版工程《世界历史文库》之一种。
这部《DK科学历史百科全书》收录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以及其背后的故事,从火和轮子到粒子物理学和基因工程。从史前时代到现在,这部“科学史”中的DK时间表将事件,发现和发明融合在一起,揭示科学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清晰的图表,精致的名家画作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照片,使这部《DK科学历史百科全书》成为科学爱好者以及所有人群的参考书。同时,这部书也是为所有家庭提供的一份丰盛的礼物。约1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非洲大草原刻凿石头制作粗糙的手斧。他们经过反复试验,从失败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早期人类的科学努力,使得工具得以诞生。原始人凭借工具从动物骨头上获取鲜肉,在挖掘中发现块茎食物和水,猎取猎物并剥下它们的毛皮来制作衣服。约30万年前,史前人类掌握了利用火的技术,从而大大改善了他们的饮
《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为文化传播学研究专著。以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融合为主体,将读者带到一个绚丽而奇幻的艺术世界中去。很多帧高清图片为《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增加了高端的阅读享受。丰富的文献材料和实地考察奠定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16至18世纪的果阿与澳门》的学术地位,提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第10版)增加了美国历史上一直被争议和关注的话题,关于“前哥伦布时期”美洲人口的总数;关于“大萧条”时代、“麦卡锡主义”以及二战之后冷战的成因;关于“水门事件”的再评价,关于“美洲生存环境”的变化;还有日渐被关注的机动车对美国自然生态的影响。此外还特别扩展了美国文化史的篇幅——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美国社会的各个群体是如何消遣、娱乐和交流的。这是一部洋洋百万言之巨的著作,这也是一部可以“娓娓读来”的史书。大概是美国人的性格使然,我们常常可以读到他们一些能将枯燥的科学著作写得妙趣横生的书,也可以读到他们能把严谨的教科书写得让人手不释卷,古尔德的《自达尔文以来》是一例,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是一例,《美国史(1492-1997)(第10版)》又是绝好的佐证。
本书原本是来自第三帝国内部的一份反纳粹的文件,最初由斯图加特的一家不知名的小出版社于 1947 年在德国出版发行的。不久之后,这家出版社便停止了商业运作。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 1964 年,有一家报社,刊登了一系列名为 “ 被遗忘的书籍 ” 的文章,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1966 年出版了纸皮书,还出现了几种不同语言版本。该书的英语版本在 1970 年出版。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记;作者没有按时间次序写事件,而是包括了作者的思想、反省、故事、回忆。记录开始于 1936 年哲学家奥斯瓦尔德 · 斯宾格勒的死亡,终止于莱克死前一个月。
《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博士文库:金人“中国”观研究》是从政治与观念互动的视角出发,去揭示促使金人“中国”观产生、演变的动力及其特质,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这是一部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论述精到,有理论探索的创新之作。 《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博士文库:金人“中国”观研究》作者熊鸣琴认为金朝“中国”意识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的结合:即“以我为中心”争当东亚霸主的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吸收。女真帝王、贵族的“中国”观,首先源于统治中原汉地的现实需要与争当东亚霸主的政治意识,它是在与现实政治的互动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金朝建国后,在亡辽灭宋的军事扩张进程中,女真统治集团逐渐萌生了降服四方、以自身为东亚天下霸主的政治意识,而“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某种意义上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