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兴亡史》包括革命前的俄国沙皇制度的覆灭、十月革命的胜利、战争的胜利、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内容。
叙述自三千年前的埃及、腓尼基直至近代台湾的世界各国殖民史,其视野不囿于欧洲学者惯常重视的殖民地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而是包含有殖民的历史、殖民地的历史和殖民政策的历史,尤其注重对殖民地现状的考察。使人们清晰了解殖民地的历史演变以及生活情状,是一部研究殖民地的力作。
我国20世纪的古代内陆欧亚史研究虽然是按照传统的概念分地区(如中亚、北亚和东北亚)等进行,但拉开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序幕。百余年来,我国学者在局部研究中卓有成绩。为适应打造学术精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要求,推进欧亚学的深入,精选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内陆欧亚领域论文40篇左右,编辑成书。藉以展示中国20世纪欧亚学研究历程,同时为新时代的欧亚学研究示以轨则。《20世纪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选粹(辑)》主要收录的是以王国维、陈寅恪、傅斯年为代表的代欧亚学者的论著。
巴布尔是印度莫卧尔王朝创始人,帖木儿直系六世孙,生于中亚费尔干纳。1494年继费尔干纳王位。1497年夺取撒马尔罕。1501年被乌兹别克人击败,流窜喀布尔。1510年昔班尼汗兵败阵亡。巴布尔趁机与萨非王朝结盟,打回撒马尔罕。由于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巴布尔再次退往喀布尔。1519年进入北印度。1526年在帕尼巴特战役中,大破德里苏丹军,1527年在亚格拉以西的击溃印度的诸侯联军。1529年,在巴特那打败比哈尔的阿富汗首领。最终建立莫卧儿帝国。巴布尔不但是一个著名君主,而且是一个诗人和察合台文大师。他写的回忆录是研究15~16世纪中亚史和印度史的手资料。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世界上面积,资源最丰富,经济、科技,特别足军事科技相当发达的大国,其发展走向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作者从“帝国学”的角度来研究俄罗斯的复苏之路,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研究俄罗斯的模式。作者阿尔伯·雍杜宁从俄罗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入手,对“俄罗斯帝国复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支撑“帝国复苏”的关键因素——资源和军事等进行了深入剖析。相信,《俄罗斯帝国的复苏》的出版对了解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发展的末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是华东师范思勉高等研究院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持的“海外中国学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全书按时间顺序,精选1918年至2008年美国学者有关美国中国学的演讲、论文22篇,从中可窥见九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历史流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选录的1918年至1970年间的文章中,有11篇是首次译成中文,尤足珍视。
《邮票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囊括127个国家和地区在二战期间发行的3000余枚珍贵的邮票和邮品,具有非常重大的纪念和收藏价值。本书以这些珍贵精美的邮票,生动地再现了二战期间各战场和各阶段的主要战役战斗和重大事件,构成了一部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二战史。在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烽烟岁月的同时,更提醒人们:正视历史才不会重蹈覆辙!
我国20世纪的古代内陆欧亚史研究虽然是按照传统的概念分地区(如中亚、北亚和东北亚)等进行,但拉开了这一新兴学科的序幕。百余年来,我国学者在局部研究中卓有成绩。为适应打造学术精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要求,推进欧亚学的深入,精选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内陆欧亚领域论文40篇左右,编辑成书。藉以展示中国20世纪欧亚学研究历程,同时为新时代的欧亚学研究示以轨则。《20世纪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选粹(辑)》主要收录的是以王国维、陈寅恪、傅斯年为代表的代欧亚学者的论著。
约翰·编著的《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遇刺、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英汉对照)》是“历史上的今天”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了美国肯尼迪总统遇刺,北美独立宣言发表两件重大历史事件。用中英双语对照方式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南开日本研究(1919-1945)/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为“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中的一种。《南开日本研究(1919-1945)/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从“重建中国日本研究相关学术传统”的思路出发对思想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出发,收录了张伯苓、梁启超、范源廉、蒋廷黻、何廉、陈序经、傅恩龄、蔡维藩等南开先贤关于日本研究方面的文章与资料60余篇,大多出自南开自己的刊物如《南开思潮》《南开大学周刊》《南大半月刊》《南开双周》等(其中有些是这些刊物上的翻译稿)。编者将所收文稿分为“日本概论”“国际关系中的日本”“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三个部分。每部分基本上按照发表的时间先后编排。
《邮票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囊括127个国家和地区在二战期间发行的3000余枚珍贵的邮票和邮品,具有非常重大的纪念和收藏价值。本书以这些珍贵精美的邮票,生动地再现了二战期间各战场和各阶段的主要战役战斗和重大事件,构成了一部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二战史。在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烽烟岁月的同时,更提醒人们:正视历史才不会重蹈覆辙!
《丘吉尔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1914年,在西欧各国的领空之上,一股阴霾正在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时任英国海军大匿的丘吉尔,敏锐地察觉到了世界形势的动向,一场的世界大战就在1914年降临。《丘吉尔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世界危机1911-1914)》陈述了1911—1914年欧洲的历史背景,剖析了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因.并从英国所处的角度描述了一战最初阶段西线战场的状况。战争伊始,德、法两国陆军即展开猛烈对战;而在海军战场上。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海军与德国舰队斗智斗勇。让我们走进这本气势恢宏的著作,以最近的距离。去了解一百年前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丘吉尔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1914年,在西欧各国的领空之上,一股阴霾正在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时任英国海军大匿的丘吉尔,敏锐地察觉到了世界形势的动向,一场的世界大战就在1914年降临。《丘吉尔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世界危机1911-1914)》陈述了1911—1914年欧洲的历史背景,剖析了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因.并从英国所处的角度描述了一战最初阶段西线战场的状况。战争伊始,德、法两国陆军即展开猛烈对战;而在海军战场上。丘吉尔领导的英国海军与德国舰队斗智斗勇。让我们走进这本气势恢宏的著作,以最近的距离。去了解一百年前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