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里的《希腊史》是一部以政治史和军事史为主轴的通史著作, 叙述了从史前到亚历山大去世之间的希腊大陆、小亚细亚、西西里、大希腊、利比亚等地政体变迁及军事斗争的历史。除序言和引言外, 全书共18 章。 卷一主要叙述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的希腊历史。在该卷中, 作者伯里从政治和军事的视角, 重新审视了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多利亚人的征服、大殖民运动、泛希腊赛会、雅典和斯巴达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重大论题。贯穿该卷的主线是民主因素在希腊各邦的逐渐发展壮大。 卷二内容主要涉及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军事史。全书围绕四个重大事件展开, 即希波战争、西西里与迪太基的次战争、雅典帝国、伯罗奔尼撒战争。波斯到底有没有征服希腊的野心? 雅典还是斯巴达应该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负责? 狂热的党派斗争会在多大程度
苏联驻英大使伊万 迈斯基于1932 1943年在伦敦写下一批珍贵日记,经加布里埃尔 戈罗德茨基谨严选编、作注而成书。日记中记述苏联在英的外交活动,见证了众多二战重大历史事件,由此可窥见苏联外交政策之制定、英国对参战态度之转变、战时诸人之心态等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日记里讲述了迈斯基与丘吉尔、劳合 乔治、韦伯夫妇等多位英国政要的交往,更以生动笔法,带人们重临议事厅的演讲现场、海军部深夜密谈的房间、空袭阴云下的伦敦街道 日记中文版特别收录中国相关内容,揭示了苏联制定对外政策过程中,中国所起的作用。 获奖情况: 入选2016年普希金之家俄罗斯图书奖(the Pushkin House Russian Book Prize)。 《星期日邮报》( Mail on Sunday ) zui佳阅读 榜单。 2015年zui佳历史书 榜单:《泰晤士报》( The Times )、《
在经历了公元1世纪末频繁的大火后,古罗马从灰烬中重生,弗拉维王朝的韦斯巴芗修建了被誉为 人类建筑艺术的最著名的成果 的罗马大角斗场,从此开启了罗马的辉煌。此后,古罗马帝国的帝王纷纷在这座城市中留下美轮美奂的皇家建筑,如使英雄事迹永垂不朽的图拉真柱、重建后成为古罗马最优秀建筑作品的万神殿,挑战古罗马建筑工艺的新巴西利卡、复杂的十边形建筑密涅瓦医神庙 本书沿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以考古为切入点,从建筑、绘画、雕塑等多个角度全面而细致地呈现了古罗马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本书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摄影师、插画家和编辑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心创制,用前沿考古科技解读、还原曾经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遗址,串连起文明的发展轨迹与历史的兴亡;壮观的3D模型复原,权威的文本,
《1918:*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是约翰 托兰*一部书写一战历史的作品,在其作品谱系中具有极为独特的地位。全书将视野聚焦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战争形势变化,再现了*次世界大战终结前决定世界命运的关键时刻。作者以*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即1918年,发生的战事和一战参战国之间的政治博弈为主要线索,讲述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如何在战局僵持的情况下扭转战局,*终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历史事件。作者为此书采访了上百位一战亲历者并查阅了大量一战历史资料,生动还原了上到国家首相下到普通士兵等人在*次世界大战的*后一年中的经历,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展现了当时一战结束前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
佛罗伦萨宁肯化成灰,也不愿受美第奇家族的统治。 美第奇家族本身颇具传奇色彩,出身于佛罗伦萨平民,之后开始经商,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仅积累了巨额财富,控制着整个欧洲金融,而且以商人身份掌管着佛罗伦萨共和国。此外,这个家族还产生过三位罗马教皇、两位法国皇后。 15 世纪,在建立了欧洲强大的银行之后,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权力,同时也将佛罗伦萨的文化发展至。米开朗琪罗、多纳泰罗、弗拉 安杰利科都是受他们资助的艺术家,后来的家族成员还长期资助着伽利略的科学研究。 富有的银行家,睿智的政治家,慷慨的艺术赞助人,显赫的大公爵 传统上美第奇家族的故事都这样讲述。这个家族统治了佛罗伦萨200 年之久,被认为是杰出的统治者和文艺复兴的缔造者。 然而,本书并没有试图对美第奇家族
如果权力有一副面孔,它长什么样? 如果权力面孔前有一群人,他们有什么想望。 玛丽 比尔德穿越两千年的历史与艺术,从古罗马的一枚硬币到今日的一幅首相漫画,从佚名流传的挂毯到大师杰作乃至皇室珍宝,潜入浩如烟海的文献与史料,爬梳庞驳繁杂的古罗马帝王肖像作品,通过严谨精审的考证与诠释,梳理了十二凯撒形象的生产、流变谱系,揭示了其对权力艺术的深刻影响。在解开一宗宗谜案时,还生动展现了荒唐无良的古罗马帝王群像,讲述了从搬运工到国王,从游客到文物贩子在内各色人等令人捧腹的故事。 本书全彩印刷,荟萃两百五十余幅精美图片(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和稀世珍宝),熠熠皇皇,兼具学术性、鉴赏性、趣味性和收藏价值。
本书为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传记。亨利八世(1491 1547)是都铎王朝第二任君主,在位近四十年,给英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方面带来巨大变化,被称为现代英国的奠基人。从脱离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到处决了两位王后的六次婚姻,从搅动欧洲局势到打造庞大海军,亨利八世的一生充满了谜团和戏剧性。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全方面再现了一位以反复多变著称的君主的一生,生动展示了英国国家与人民的命运乃至整个欧洲和世界的走向,如何随着这位君主的喜怒而变化、摆动。
中世纪欧洲有三大骑士团,分别是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作为宗教军事组织,骑士既要维护自己的信仰,又深度参与世俗事务,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存在。 本书主要介绍了三大骑士团的兴衰历史,各章的标题连接起来,就是骑士团的发展轨迹。初的骑士踏上征途,鏖战中东,他们凭借出色的素质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和神秘的魅力;然后,暴风骤雨来临,骑士团遭受重创,退守罗得岛,经历围城攻心战;终,旧时代远去,骑士团功难成而身渐退,却又在几乎消失之后,成就传奇,引后人无限神往。书中对骑士的日常生活,以及感情、事业等都有生动具体的描述,而且对骑士团的终去向和今日仍然存在的骑士团的状况,也有所交代。 书中有近大量彩图,语言通俗,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了中世纪欧洲神秘组织的迷人历史。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作为一部展示欧洲1618年至1918年这一时期的通俗军事战争史图书,精美军事地图是这本书的亮点, 左图右史 式阅读也使读者通过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战争走向的脉络,并引起深切的思索。全书配有翔实、精美的战争地图和图表,作者换种角度重述欧洲这300年的军事史和战争史,全新演绎欧洲300年的战争史诗,对于读者从军事历史的角度认识战争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了解欧洲各国的历史变迁以及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精美图典还原欧洲历史,完整再现三百年群雄争霸。
本书作者是宫崎骏的灵感导师、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早期先驱、科幻艺术的奠基人阿尔伯特 罗比达(1848 1926),他为全世界的淑女们创作了这部细述法国服饰发展演变历史的文化随笔。 这部写给淑女们的时尚宝典展现了近一千年来法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融合浪漫与激情的法国时尚宣言。本书汇聚300余幅珍贵图像资料,呈现一场时光流转中的法国服饰文化视觉盛宴。 本书包含近100幅由作者亲自绘制的珍贵服饰手稿,回顾了从罗马帝国时期、黑暗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旁王朝到大革命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王朝复辟时期再到十九世纪上半叶,跨越十个世纪之久的法国女性时尚之路,记录了法国历史上的香艳传奇和革命烈火。全书以时间线为轴展开,配图精美,文笔生动,也是一部融合知识性、艺术性的法国服饰文化科普图鉴。
本书堪称一项 思想实验 。作者通过考察23位古今中外历史学家关于国家和文明兴衰的研究,提炼出12个足以影响文明兴衰的驱动力,并以此为切入点,回顾和反思了三千年的犹太历史。本书打破学科边界,广泛涉及经济学、遗传学、人口学、宗教学、环境政策等方面,通过犹太历史与文明兴衰理论的互鉴,展望犹太民族的未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作者认为文明兴衰必须放入全球背景中考察。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未来全球政治和文化的重新调整中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本书可为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
所谓黑暗时代,是从罗马帝国崩溃到新的封建欧洲出现之间的过渡时期,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终于1066年诺曼征服。这个名字饱含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传统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是暴力、残忍、倒退的 黑暗的中世纪 ,文明的光芒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这样就难以解释文艺复兴的兴起,毕竟若无地基,万丈高楼因何而立?而且,黑暗时代也是对历史的狭隘解读,因为历史是多元的、连续的。 本书致力于打破误解,还原真相,让读者了解一个真正的 黑暗时代 !全书共分六章,包括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蛮族王国的发展、卷入欧洲事务的不列颠群岛、欧洲的宗教、来自北欧的海上突袭者和黑暗时代结束时出现的欧洲诸王国等。 它于黑暗中产生光芒,在混乱中酿造有序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本书讲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诞生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大约持续了2500年。 这一时期充满了征服与发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王朝的繁荣和衰败。古希腊罗马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精神本源,也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雏形,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书中内容分成五大部分,分别是地中海的文明、战争与帝国、政治与社会、文化与科学、危机与衰落,力图全方位还原古典时代的完整面貌。 除了清晰明了的文字叙述,本书还包含大量精美的插图、照片、绘画和地图,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场景,直观而生动地还原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文化状况,全景式展现恢弘壮阔的古典文明。
卢浮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每年都会吸引数千万的游客,举世瞩目。 卢浮宫非一日建成。 从初的城防城堡、王宫宫殿到世界一流博物馆,这中间经历了800载的悠悠岁月。 《卢浮宫全史》是一部建筑史,始于腓力 奥古斯都时期,昔日城堡遗址的重见天日揭开了卢浮宫的历史序幕;是一部装饰艺术史,这座王室宫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各种修建、改造、修葺,后经过当代艺术家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卢浮宫;是一段政治史,宫墙内外,阴谋与流血、革命与凯旋在这里轮番上演;后,是一段收藏史,它追溯了五个世纪以来从古埃及的文物到近现代绘画大师的杰作数十万藏品的踪迹 卢浮宫囊括了成千上万的艺术瑰宝,令其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殿堂。 这本浩瀚详尽的《卢浮宫全史》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乔治 普瓦松的匠心之作,被誉为 一部与卢浮宫齐名的全史
希腊与中国,同属于世界闻名古国,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而言,西方的希腊文明一直是重要的参照。古希腊开创了西方文明传统,对古代希腊史学名著的引进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英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乔治 格罗特的《希腊史》便是了解古代希腊历史*好的著作。本书是作者构思20年,写作13年,于1856年完成的卷帙浩繁的巨著。全书起自传说时期,止于马其顿至亚历山大的军事扩张。该书取材宏富,议论精辟。它继承了启蒙时期欧洲史学家的优良传统,贯彻了 理性主义 精神,对19世纪西方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功绩,可用约翰 穆勒的一句话来概括: 在这以后,一部希腊史便完全可以理解了 ;用莫米利亚诺的话说,是整个19世纪后期西方的希腊史研究,都必须以格罗特为出发点。格罗特也因此被公认为19世纪上半期学术成就很大的英国历史学家
本书考察了从1648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签订以来,英国与法国和普鲁士德国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份及时而又富有远见的研究。作者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从这三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联中演变而来的;随着战争的破坏性逐渐增强,经济期待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开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来。然而,这三个国家很少同时处于和睦关系之中。 虽然整个欧洲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共同体,但其实不同的文化独特性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欧洲各国的结合,所以欧洲整合始终如梦。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脱欧是可预见也可控的。毕竟,这些根源为圣罗马帝国的联邦间血脉太紧密了,所以欧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国家组成的强大机构。英国脱欧后,将在欧盟外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这样的 保持距离 ,将凸显欧洲中心的实用主义和历史稳定性。
这是一本全方位讲述文艺复兴历史的书。文艺复兴是14 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思想。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和要求,便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标榜,故而得名。 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它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书中阐释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缘起、过程和它深远的影响,并从艺术与建筑、科学与医学、航海与发现、文学与音乐、政治与宗教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文艺复兴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达 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马基雅维利 对于各个领域的突出人物,本书也做了简洁的论述,条理清晰,细节生动,具备很好的可读性。 书中有大量精美插图,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文艺复兴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在枪炮静默之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最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第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了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最后岁月。最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