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的是从“中世”到“近代”之间的“近世”日本的历史;根据政权所在地、时代特点来划分,主要指江户时代的历史;从时间而言,则是从16世纪中期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的历史。通过对近世幕藩体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各阶层状况、思想文化教育的繁荣、从封闭走向开放过程的阐述,说明江户时代的日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为近代化做好了准备。书中在序章中简述织丰政权(即安土桃山时代)之后,分七章进行阐述:“德川幕府的政治统治”、“近世日本的经济发展”、“近世日本的社会阶层”、“近世日本的思想文化”、“近世日本的学校教育”、“近世日本的对外关系”、“幕藩体制的崩溃与倒幕运动”。 ?著)、《国家主导型教育的得失与日本现代化》(合译)等。 郭丽 内蒙古鄂尔多斯人。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
这是一套日本文化达人茂吕美耶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历史普及系列经典。 作者通过对忍者剑客、饮食男女、幕府政事、侠义怪谈、阴阳神佛、传说文学、一城一史、趣闻轶事等等的细致描写,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地展开了日本历史长河中的浮世绘。 全书图文并茂,处处可见日本文化的点点滴滴,实为了解 日本文化 的通识读本。
日本大败局 系列,全景式还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与苏军、美军作战的全程。记录了那些深刻影响了二战命运和世界格局的生死相搏!这也是一部关于现代战争的启示录,对当今仍有实际观照意义。 《日本大败局1: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关东军,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在 九一八 冒险军事行动中,这支部队吃尽了甜头,也由此被视作日本陆军的精锐,所谓 皇军之花 。但是在 二战 前夕,关东军在与苏联红军的战役对决中,却暴露了自身的严重缺陷,乃至到 二战 后期被苏联红军犁庭扫穴完全击溃。而苏联红军和关东军的对决,也深刻影响了 二战 的走向。本书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 《日本大败局2:从珍珠港到中途岛》: 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场上一度占据上风,美、英、澳、荷联军节节败退,东南亚等地迅
本书介绍了战后日本人围绕“跨越战后”而发生的种种思考:有人直面日本作为国家及个人作为日本国民的责任,作为“悔恨的共同体”,经过痛苦的反思和艰苦的努力,坚持战后日本的和平道路,使日本重新获得理解与信任;但也有人回避责任,漠视历史教训,将日本的侵华战争与对朝鲜的殖民统治相对比,批评前者的反思为“自虐史观”,致使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日本仍然徘徊在战后的十字路口。《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的作者步平希望通过对战后日本战争责任认识问题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让历史“跨越战后”,如何让历史认识“跨越国境”。
昭和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打倒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
本书介绍了战后日本人围绕“跨越战后”而发生的种种思考:有人直面日本作为国家及个人作为日本国民的责任,作为“悔恨的共同体”,经过痛苦的反思和艰苦的努力,坚持战后日本的和平道路,使日本重新获得理解与信任;但也有人回避责任,漠视历史教训,将日本的侵华战争与对朝鲜的殖民统治相对比,批评前者的反思为“自虐史观”,致使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日本仍然徘徊在战后的十字路口。《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的作者步平希望通过对战后日本战争责任认识问题的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让历史“跨越战后”,如何让历史认识“跨越国境”。
“日本”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只是一个国号?生存于现今日本国境内的列岛上的人们,其祖祖辈辈都可以称之为“Et本人”吗?日本果真是一个“均质”的社会吗?日本真可谓一个“孤岛”吗?本书将对世人、包括日本人自身对“日本”及“日本人”的想象提出挑战。这是本书的作者已故日本中世史研究大家的网野善彦通史写作的一次尝试,将向读者展示从地质时代起日本列岛上的人类社会历史这样一幅宏大的画卷,特别是追溯了天皇制、被歧视民及列岛东西社会的差异等许多日本社会的基本问题的起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古老和曲折,而其研究方法的精髓融民俗学与史学为一体,在本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