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主要编选北京历史各个时期的重要史料,供从事北京史研究、教学、普及和实际工作者参考。选材以我国古籍文献、石刻、实录、档案中的原始资料为主,对后人的研究考辨、考古发掘和调查报告等,亦择要选录。一般为资料汇编,个别也选收专著,标点校勘有史料价值的野史笔记、年谱家乘、档册契约、地方志书等,按时期或专题,分册编印。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至唐代已经趋于成熟,并进入定型阶段。唐代中央政府的监察机构称御史台,它是由秦汉时御史府发展而来的。唐高祖武德初设置御史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改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六七○)十月复称御史台。武后文明元年《六八四》改称肃政台,同年又分左右台。中宗神龙元年(七○五)二月改左右肃政台为左右御史台。睿宗太极元年(七二)二月废右台,先天二年(七一三)九月复置,同年十月又废右台。此后只称御史台,直至唐末《以上据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一员,正三品。副长官为御史中丞,二员,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内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
《给孩子的趣味漫画上下五千年》是一部以漫画形式讲述中国历史的儿童读物,全套共12册,通过180篇故事和10000+漫画,覆盖了从尧舜禅位到清朝末期5000多年历史。书中以时间为轴,以林汉达版《上下五千年》《史记》及众多历史文献为依托,内容专业可靠、真实可信。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此外,书中还设计了“历史广角镜”等趣味环节,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通过漫画和故事的形式,使得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史记》一百三十篇,西汉司马迁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书后,历代续补、注释之作很多。清代是对《史记》研究的集大成时期,清代学者在继承前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史记》考证和评论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今特选佚名撰《史记疏证》六十卷、清末崔适撰《史记探源》八卷合编出版,以资参考。《史记疏证》无撰人名氏,书前题记云疑为沈钦韩所作,该书考证名物,辨疑解惑,对旧注之缺漏多有补正。崔适站在今文经学的立场上,对《史记》进行考证辨伪,就其中的材料来源、引文采摘、文句的起止以及内容的矛盾等,逐一进行考证探究。
《给孩子的趣味漫画上下五千年》是一部以漫画形式讲述中国历史的儿童读物,全套共12册,通过180篇故事和10000+漫画,覆盖了从尧舜禅位到清朝末期5000多年历史。书中以时间为轴,以林汉达版《上下五千年》《史记》及众多历史文献为依托,内容专业可靠、真实可信。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此外,书中还设计了“历史广角镜”等趣味环节,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通过漫画和故事的形式,使得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本书主要可分为“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诠释”和“纪念谭朴森先生”两个主题,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识读与考释、传世文献在再次梳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关系、新见出土文献对学术史的意义以及谭森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贡献等。论文作者大多是目前正在参与中国古典学重建的学者或谭朴森先生的生前友好。此次发表的论文,无论是研究出土文献的,还是研究传世典籍的,都结合了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反思近年来古典学重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旨在将古典学重建推向前进。论文集中研究出土文献及相关问题的论文有35篇,内容涵盖殷墟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魏晋出土文献,都是各学科门类中前沿性的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传世文献和学术史方面的论文9篇,都是对传世文献和学术史上的重大问题
人类社会从不缺少艺术。一如和歌唱,描绘、装饰也是人之天性,就像鸟儿筑巢般自然。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影响下,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如今我们又该怎样去解读?为什么在某些历史年代,艺术得以繁荣,而在其他的时段则没有?某些艺术作品又为何如此重要?《艺术通史》开篇深刻的历史综述将艺术置于社会与文化演变的时代情境中来观照。从国家政权社会形成之前及至现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一直在全球各地延续。按照年代顺序,它逐一回溯了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艺术演进。书中配以丰富的插图,遴选的代表作品浓缩了每个时代或艺术流变的显著特征,极具深度的评述触及了几乎所有艺术品类,从绘画、雕塑到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它对史上重要艺术家的理念与作品都给以深入阐述与
本书是耶鲁所藏容闳文献、容闳1902年日记、容闳手迹选录的编译内容,是“耶鲁藏容闳文书编译与研究”项目成果,具体包括容闳致各方友人13封书信、容闳致卫三畏8封书信、容闳与耶鲁1854届同学相互留言选录,1902年1月1日至1902年11月29日的日记,以及甄选的37页容闳手迹。本书的出版为学界研究容闳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山西省与绥远省(今内蒙古西南部),向东俯瞰辽阔的华北平原,向西则是西北内陆的天然屏障,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初期,这里也饱经血与火的洗礼,我军的顽强抵抗严重迟滞了日军步伐,在五原更是取得大捷,打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征服中国”的迷梦。抗日战争中,晋绥地区进行的较大的战役有: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的太原会战;一九四一年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的晋南会战(中条山战役);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至一九四○年三月在绥远所进行的包头、绥西、五原三个战役。
上海图书馆主要依托自身丰富的馆藏,对未刊的文献资料进行标点整理,每年一辑。《历史文献(第15辑)》接上辑续完张元济九十生日纪念题词,书札仍为本辑重点,主要有崇厚、卞宝弟、倪文蔚、宗元瀚、郭嵩焘、张佩纶、傅增湘等人书札,史料价值很高。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关系密切,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对日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面对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东渐,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侵略和反侵略成为近代日中关系史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明治以后长达70年的时间里,日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中日两国关系才又掀开新的一页。《中日关系史话》为我们展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至抗日战争胜利这段时间的中日关系史,是一本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小册子。
本书是中外义和团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的产物,其中作者狄德满负责整理和搜寻相关藏档和文献史料,并按照语言类别和著述性质等进行分类;译者负责将相关资料译成中文,但在考虑尽量保留史料真实可寻和为读者提供相关线索的基础上,只译了作者名和相关资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