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秉义日记》记于1902—1918年,底本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原稿共六十四册,其中缺第五十二册。黄秉义,台州葭沚人,原名“黄崇沛”,曾用名“黄沅”后改名“黄秉义”。《黄秉义日记》 对清朝末年时政大事、浙东社会生活、官场商界人物轶事等有较多记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天人之际:薛仁明读 》是一本探寻中国文明根底,找回中国人该有的生命气象,以及寻求中西文明差异的一本书。薛仁明是一位行者,他更看重的是人的生命状态。他讲《史记》同样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刘邦、项羽、陈平、张良等人历史细节,得以窥见个人的生命状态,又希望能阐释出秦亡、汉兴的真谛。 薛仁明着眼于整个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异同。并通过反复举证对比儒家、佛教、道家,希望找到中西方文明根本性的差异。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