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鲜活生动地演绎了史记中的经典人物和故事。 司马迁写成史记,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么燃!吴越之争: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秦国:要逆袭,得坚持!如何和汉武帝愉快地做邻居?汉武帝的奇葩亲戚们都有谁?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史记本来就是故事会,这样读起来一点都不累! 翻开本书,在欢声笑语中读完史记! 随书附赠 半小时漫画《史记》大事表&文史知识表 拉页 混知英雄卡 ,卡面随机,刮开领取正版才有的权益哦。
司马迁写《史记》,强调“成一家之言”。“言”就是议论、理想和主张。司马迁的“一家之言”熔铸在《史记》中,表现为他对哲学、人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伦理、道德各个领域的观点,内容极其丰富。司马迁又是一位语言巨匠,《史记》字里行间蕴藏许多精言妙语,内涵深厚的人生哲理,它将给予我们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可以作为我们人生修养的座右铭。因此,“史记精言妙语”是《史记》思想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涉及广阔的历史内容,其中包含许多典故,引出许多历史人物,读者在欣赏中仿佛置身于历史人物的环境中,面对面亲切交谈,不知不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知古鉴今,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书选题“史记精言妙语”,实质就是从《史记》一书中采摭的司马迁语录,既是一部备查司马迁“一家之言”的工具书,同时又是
本书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影响力的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史书。 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本书为本书第34册《千里白骨半截英雄》,叙述了 917年至932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由于政权混乱,家国内外毫无法制,宫廷内部道德沦丧,割据一方的王姓家族灭绝以及两个帝国的覆灭。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全书分为二百九十四卷,用三百多万字,写出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文字简练,记事周详,在当时来说,是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 参加《通鉴》编写工作的,除司马光外,还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 司马光(公元一○一九——一○八六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侍读学士等官职。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以反对变法,于熙宁三年(公元一○七○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阳市)御史台,从此不预朝政,专修《通鉴》,至元丰七年(公元一○八四年),全书修成。哲宗即位,起用司
内容简介
1.2万年之前,人类在广袤的地球上的网络联系非常松散。农业发明之后,形成一些比较紧密的区域性网络。大约6000年前,演变出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网络。距今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的一个网络——旧大陆网络(包括欧亚大陆和北非)。这里是文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500年前,海路大通,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结成一体,形成整体性的世界网络。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命运开始被编织在一起。最近160年,世界性网络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交往迅速电子化。麦克尼尔父子追溯人类网络的变化,揭示各个阶段不同人群之间合作与竞争的生存特征,以及人类社会与生物圈的依存、互动,启发读者思考:人类网络的未来之路通向何方?
《荆楚岁时记》,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 该书宗懔正文以岁时为序,记录中国古代荆楚地区时俗风物故事,共38条,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杜公瞻注文则侧重考据,引用经典俗传计68部80余条,说明某一风俗的源流承绪,偶尔也记载北方的节令时俗。《荆楚岁时记》的记述虽然简略,但涵盖甚广,饶富趣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民俗史料,影响深远,对于治社会史与民俗学者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荆楚岁时记》辑校本以明刻《广汉魏丛书》本为底本,参考明陈继儒《广秘笈》本等十种刊本以及三十四种引录书籍加以辑校,将底本的三38条正文增补至七77条,又将宗懔存诗及历代有关著录、序跋、题识等一并收入。辑校者又根据史料及作者研究考证成果撰成《宗懔传略》《版本考》两篇文章,且将重要风俗、事物、人物、地名等词条制成索引附于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以哲学的视角透视18世纪的这一段历史。由的研究者组成的作者队伍为本书提供专文,分别讨论大卫·休谟、亚当·斯密、托马斯·里德、亚当·弗格森以及其他苏格兰思想家,落笔范围包括哲学、自然神学、经济学、人类学、自然科学和法律,并涉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欧美文化的传承影响等诸多方面。关于这一段丰富多彩的思想运动历史,《苏格兰启蒙运动》一书提供了的导引和指南。 “哲学研究指针”是英国大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刊行的一套学术参考书,如原书编者所说的:“这套书的目的之一,乃是针对艰深而富有挑战性的哲学家著作,帮助读者打消畏难心理。”对于哲学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和学生,由此可获得最为、便利的有效指引;专家和深入研究者则由此可概览各种批判性诠释的进展
本书除了对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疯狂”、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和1720年法国的“密西西比阴谋”这三次金融投机狂潮的故事作出了生动翔实的记述外,还收集了大量从圣物崇拜、先知预言、炼金术、术、催眠术士、“巫女”迫害、凶宅传言,直到十字军东征这类群众性癫狂从幻想走向幻灭的历史故事。 收入本书的这些历史故事,既可以当作稗官野史、奇闻轶事来读,或聊充茶余饭后谈笑之资,它们的作者却也富有深意,这就是希望大众从中取得教训,不要耽于金钱的、天国的或别的什么幻想,由于这种幻觉必不可免的溃决而使自己落入悲惨的下
这本书全面勾勒了英国从农业化社会发展成为工业化社会的历史过程,再现当时英国的农业、工业、政治、宗教等概况,同时对英国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各个侧面,做了生动的描述,对其世界性的历史意义,做了较为客观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