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钦定的,其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宗旨,其中“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自古被视为学习历史,吸取经验,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之道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中所蕴含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不2之选。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authority准确;译文由
《战国策》一书,记载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传说,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至西汉末年,书中篇简有零乱缺失情况,刘向遂加以整理,定为三十三篇。这成为后来各个不同版本《战国策》的原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 公元前6年),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汉朝宗室,先祖为刘邦异母弟楚元王刘交。其文学成就以散文为*,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书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曾任谏大夫、宗正、中垒校尉等职。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早的图书分类目录。治《春秋谷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今大多亡佚。《战国策》是现存较完整的一部策书,书中内容对今人很有借鉴价值。 对《战国策》的注解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影响力的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史书。 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本书为《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12册《五胡乱华·石虎肆暴》,讲述了《资治通鉴》里面有关东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事件以及石虎的肆暴行经。 《五胡乱华·石虎肆暴》由柏杨编译。
他不是汽车的发明者,却“为世界装上了车轮”,对机械的热爱令这个迪尔伯恩的农场男孩成为当之无愧的汽车大王。他把自己看做美国革新传统的继承人,这种传统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创,既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他是一个矛盾体,用“日薪5美元”安抚工人,却是大萧条时期美国积极的反工会运动者;他在雇佣黑人和残疾人上十分开明,却表现出一种令人厌恶的反犹太情绪。他也是一位“造梦者”,远超出了其他任何发明家、艺术家、作家或政治家,是对美国梦的成真贡献的人——他,就是亨利?福特。
本书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英文著作,原书名Chinesepictorialartasviewedbytheconnoisseur,直意为中国绘画艺术——从收藏的角度,英文原书另有汉字标题“书画鉴赏汇编”,今根据译文内容定名为“中国书画鉴赏”。该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书画装裱,介绍了书画装裱的历史、相关技术以及记录装裱的文献;第二部分为书画鉴赏,包括古书画鉴定、印章鉴定和书画卷轴的收藏;另有附录和索引。
《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书经》、《诗经》、《礼记》、《春秋》,通称“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典籍,堪称中国文化学术的宝藏。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据清代武英殿本,将“四书五经”合并影印出版,底本经过优选,版式清晰大方,且加断句,颇受读者欢迎。我社为适应学术界需要,即据世界书局本按原大影音,除将篇幅较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合刊外,其它六种皆分册发行,以便读者选读。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熟书目分类系统,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旨在对二千年来的《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作全面疏理,书中既对前人成果萧兰并撷、博参广考,又平亭是非、议论得失,无疑正是朝着既有事实概括又有价值判断的方向努力的。
《士与中国文化》由余英时等编写。
本书是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著作集。作为文明形态史观的典型代表,汤因比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细致的描述。本著作集包括了他较有代表性的六部著作,分别是《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文明经受考验》、《变革与习俗:我们时代的挑战》、《从东方到西方:汤因比环球游记》。从中可以完整了解汤因比的史学思想以及他对内容广泛的史学领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