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野史大观》是一部辑录清代遗闻轶事的著作,初版(1915年)迄今已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看来,仍不失其价值。 我国自古以来,稗官野史就十分发达。虽不为正人君子著流青睐,却也能与正史并行不悖,原因就在于它保存了丰富、真切的社会生活史料。这些史料虽不无失实乃至荒诞之处,但它的鲜活、丰满却为正史所不及。就此而言,这部《清朝野史大观》是比较出色的。 《清朝野史大观》原题“小横香室主人撰”。共分五辑十二卷,分别为“清官遗闻”(二卷)、“清朝史料”(二卷)、“清人逸事”(四卷)、“清朝艺苑”(二卷)、“清代述异”(二卷)。书中采录有清一代的各家笔记达百五十余种,文字近二百万言,可谓搜罗宏富、浩然巨帙。所涉人事,上自帝王官宦,下至庶民贱役,无所不包,但又区别良莠、有所取舍,其中绳矩,观“编辑凡例”可知。
五星,即指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到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五大行星。我国先民早在殷商甲骨文时代,对它们已经有所认识。此后,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逐渐掌握了它们的运动规律。五大行星各自围绕太阳做周期性的公转,导致它们在星空背景上位置的不断变化。有时,五大行星会聚在很近的距离内,或如连珠,或如拱璧,异常壮观。这种特殊的天象,在天文学上叫做五星聚合。 ??
后妃制度是一项涵盖内容极广的国家制度,而唐代后妃制度在整个古代后妃制度中有着重要地位。本书首先将诸帝后妃、追封皇帝皇后、太子后妃与宫人作为完整的“内命妇群体”加以研究;其次从正史编修传统的角度,简析了历代正史《后妃传》书写模式的变化;再次对两《唐书?后妃传》及其他史料中有关记载的错漏混淆进行辨析补充,同时对已知内命妇的个人史事、亲族、子女婚姻等内容进行全面考补,兼及对各项后妃制度的源流和运行规律详备考证。
本书共分五章,其内容为谣言:反教的手段、反教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者、个案研究等等。深刻、全面地探讨研究了谣言与近代教案。作者从反教方法入手,对我国晚清时期的教案作了自己独特的分析和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入手,以“谣言”为研究的契入点是本书的特点。书中不仅以大量的文字说明,同时穿插了多幅生动形象地漫画,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内容全面,分析深刻,见解独到,可供相关人士参鉴。
户部银库是清代中央政府的国家库藏,每年收支规模约当其时全国财政岁出入总额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本书以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清代户部银库收入、支出、盈亏分析、以及库存变化。书中作者依据现存的银库黄册抄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银库黄册原件及其他档案,对户部银库历年大进、大出及出入盈亏和户部银库历年结存银钱数据做出的统计,是全面反映清代户部银库运行状况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本书汇集了一个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的历程。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这种研究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摄影年鉴》(2016~2017)以记录2016年度中国摄影界发生的重要事件、理论文章摘要、2016年国内重要摄影比赛获奖作品选登(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行业摄影家协会推荐作品)、有影响的摄影展览、图书及拍卖市场行情等来自摄影产业的报告及中国摄影家协会重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是一部集资料性、文献性为一体的摄影工具书。
《李兰娟院士集》是《中国医学院士文库》的分册之一。本书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奋斗历程,介绍了院士的主要经历和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第二部分学术贡献,包括院士的主要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以及学术年表等,反映了院士在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主要成果及其价值;第三部分治学之道,阐述了院士的创新意识、严谨作风和刻苦精神;第四部分大师风范,记载了院士在培养人才和团队建设上为人师表的生动事例;第五部分社会影响,汇集了社会各界对院士学术成果和先进事迹的评价和赞誉;第六部分人生风采,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了院士在不同时期工作、讲学、国际交流、社会活动和业余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采。全书充分诠释了李兰娟院士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和学术风范,可供广大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肿瘤学临床、科研、教学的专业人员学习
本书为已出版的三卷本《地球演化》的简要概括论述,曾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作为重要成果交流。现经专家推荐以英文版出版。本书运用由地球演化过程所决定的内在逻辑,将地球科学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并由此建立起“地球演化学”这一综合性学科,即地球科学统一理论体系。书中对目前地球科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广泛尝试,从而提出了“地球系统演化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广泛活动论”等观念,并提出了“地球系统演化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广泛活动论”等观念,并提出了“相对运动的地球动力学”和“相对运动构造”等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式。同时,还对本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概括和总结。 本书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实属系统的新地球观。
后妃制度是一项涵盖内容极广的国家制度,而唐代后妃制度在整个古代后妃制度中有着重要地位。本书首先将诸帝后妃、追封皇帝皇后、太子后妃与宫人作为完整的“内命妇群体”加以研究;其次从正史编修传统的角度,简析了历代正史《后妃传》书写模式的变化;再次对两《唐书?后妃传》及其他史料中有关记载的错漏混淆进行辨析补充,同时对已知内命妇的个人史事、亲族、子女婚姻等内容进行全面考补,兼及对各项后妃制度的源流和运行规律详备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