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 本《丛刊》的资料搜集和编辑整理工作,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地区和单位集体进行的。早在解放初期,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各有关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开展民族工作,就曾组织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和民族工作者,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过调查。1956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秉承党中央指示,进一步组织了若干调查组,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8年,在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单位,在编写《少数民族简史》、《少数民族简志》、《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套
本书是一本早孕而又难产的书。它虽然成于个人之手,却凝取着众人之功。其中有作者的师长、同事,以及外学术界的前辈和朋友。季羡林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 作者的学风是非常谨亚的。他使用资料必求其完备翔实,论证方法求其周密无隙。他涉猎极博,中国古代曲籍,固无论矣。西方学人研究所得,他也决不放过,居今日而谈学问,必须中西兼通,古今融会,始能有所创获,有所前进。坐井观天,固步自封,是不行的。任何学问,现在几乎都是世界性的。必须随时掌握动态,才真正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稍一疏忽,即将落伍。 本书的论题,是由唐代两个著名混血儿的一场讥讽性对话引发出来的。本书这作,并无“预流”之心,只有“拾遗”之意。全书共分唐代九姓胡、突厥文化、西域物种与文化交流三编。这三编谈胡说蕃,兼及胡物在汉地的命运。
本书从新的民族社会学理论入手,对靺鞨族群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的梳理,同时对靺鞨族群的两大支系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的兴起、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较前人更为深入地阐明前者建立渤海国的历程,渤海国内的族群问题及演化;后者的两次勃兴及其与女真族群的关系。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乃至称霸之历程的书籍。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斡歌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书中既有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以及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现象的记载;也有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从而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的讲述;还有从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更有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风云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这便是该书之所以成为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原因。
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是西部这片热土所孕育出的灿烂杰作。如今随着考古发掘及文献释读的深入,研究新成果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出版关于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的图书数以千计,并且每一时段都会有新的论著问世。《回鹘学译文集新编》就是在以往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学界关于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梳理与总结。
本书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玉多、郭素美精心编选。书稿共收入二十六篇有关渤海国历史研究的论文,同时录了国外有关渤海史的文章二十五篇。作品涉及渤海史研究的各个领域,体现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渤海国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简介:让历史告诉今天、告诉未来,革命斗争年代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精神永存。它激励、强化我们前进的信心,伴随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红色足迹》采用纪实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区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内外敌人进行斗争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