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70年奴隶贸易开始,到发现刚果河的美国探险家亨利 莫顿 斯坦利,再到象牙和橡胶热以及殖民统治;从为争取独立而战到独裁者蒙博托30年的残暴统治,以及从1996年开始一直持续至2010年的内战 二战后死亡人数多的战争 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世界上这个满目疮痍的民族的历史。
从本书叙述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界定什么是『胡人』什么是『汉人』了。这种界定的依托就是上述中原农耕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等自然条件制约下人类群体生活习俗形成的差别,以及据此而确立的思想和意识的特殊定型化的状态。
本书以《百家姓》为底本,结合姓氏发展的趋势,精选了近千幅图片,从名姓、名人、名事入手,几乎囊括与姓氏有关的方方面面,给读者全新的视觉感受,体验一次饶有趣味的寻根之旅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精髓。
你有没有曾经注视过镜中的自己,虽然皮肤不算白皙却应该怎样也称不上是黄,然而东亚人长久以来却都被称为“黄种人”,这种说法显然不是在客观描述我们的肤色,而是冲着西方“白种人”而被“发明”出来的。 此书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变迁,考察了“黄种人”观念的起源,人种分类理论中“黄色蒙古人种”在西方科学界的定型,以及这一学说如何传播至东方并为东方社会广泛接受的知识过程。只有深入了解种族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知道种族观念、人种分类知识是多么的荒谬和危险。
近年来,高丙中教授开始带领研究生到海外(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去进行田野调查,取得了一批虽然初步但却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虽然尚属初步性质,但却具有的标志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工作者开始从本国的需要出发,运用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来去对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海外世界进行实地性的考察。《海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选取了高丙中教授及其团队在这方面所取得的部分成果。其中部分收入的三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海外民族志”研究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第三部分则分两个主题具体呈现了该团队在海外从事民族志研究的部分成果。
《藏族史纲要》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藏族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概况;全面深入地掌握有关藏族社会的一般历史知识;也比较系统地了解以藏传佛教为核心内容的藏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发展脉络及其基本内容等。全书重点突出历代中央王朝对藏区的治理管辖的历史史实,并注重把区域民族历史放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总进程的基础上分析探索,旨在使同学们始终把握住藏民族历史发展脉络的主流。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并注释了160件吐鲁番、敦煌出土的古代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内容涉及古代回鹘人的文化生活、土地制度、赋役制度、高利贷、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大部分为元代之物,只有少部分属于宋代。由于这些文献大多数都用草体字书写,故对其进行整理和诠释存在着殊多困难。但它们对了解高昌回鹘王国及敦煌地区回鹘的经济与社会关系极富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回鹘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中原王朝及波斯、阿拉伯诸国的影响不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