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浩浩荡荡的运河史,也是运河两岸的城市发展史。城市在广阔的空间中沿着运河的脉络展开,而运河文明的基因则顺着流淌的河水渗入到城市的每一个末梢之中,使得每一座城市从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民风民俗,到城市的性格与气质,都被深深地打上了运河的烙印。本书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分为政治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城市,以及因运河开通而快速城市化,河通则城兴、河塞则城衰的更纯粹意义上的“运河城市”。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城市的选址、建城与发展乃至衰落的轨迹,揭示了京杭大运河给沿线城市构建方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城市居民意识形态带来的巨大改变;突出强调了从中国城市与社会的整体背景来观察运河与运河城市时,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自我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西方工业化多建立在自身基础之上,是其内部发展的结果,而俄国工业化则带有外来性特征,除此之外,还具有赶超型特征。俄国现代化起源于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时期确立的现代化模式是帝国模式。19世纪上半叶俄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早期工业化奠定工商业和技术基础。19世纪下半叶俄国工业化进程开启,伴随着铁路建设热潮、技术革命和交通运输革命,俄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本书主要分为部分共十四章。在收集中外资料的基础上,以俄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为主线,系统化分析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各阶段特征、轻重工业发展状况,以及俄国工业化前提和特征。以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相关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俄国工业化的经济和历史效用,探讨工业化的特殊作用。对比刺激俄国和西欧工业化发展的因素,探析俄国工业化发展的特征和模式,为研究现代俄罗
本书为“分拣历史”书系的开篇之作,分拣出历史的一个片段,打开历史的衣橱,从政治、经济、社会、美学、艺术多角度讲述中国“穿”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全书从细节着手,分典制与风尚两编,通过天子冕服、凤冠霞帔、官员补服、唐女服饰、近代旗袍五章,讲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精华与衍变,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采撷历史丛林中古代服饰文化之精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