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轴在“中国史”,所收15篇论文期待借由台湾史学界十几年间从事之医疗、养生、疾病、卫生等史学新领域,重新反思中国历史发展核心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等等。医疗介入历史中的生老病死,涉入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生活态度与对健康的追求,包含人们对宇宙的想象及其政治的意涵,同时也呈现过去的医生团体与其他团体之间的关系,展现中国历史多层次的独特风貌。深入这个新领域,或将重新认识中国史研究的预设与真相。《从医疗看中国史》旨在寻找历史新议题,连接医学史与一般史,同时瓦解既存的社会史、文化史等分类框架,以及打破史学研究的实证心态,这正是台湾医疗史研究发展之新趋势。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现京都大学教授夫马进研究中国善会善堂史的力作。作者借鉴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市民的公共性”即公共领域的概念,对中国明清以来直至民国的善会善堂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折射出中国近代的地方自治萌芽问题和中国早期社会福利史问题。 本书资料翔实,作者不仅广采方志、文集、日记、慈善书、实征册、而且大量利用征信录、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并且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因而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真知灼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译者为相关领域学者,译文准确可靠。
在明初重大变革之中,大的亮点就是宣布废除一千多年来的丞相制度,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改革的重大事件之一,影响深远。废相以后的中枢政治如何运行,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极难定型。终明之世,阁权始终受制于皇权,阁臣在新的皇权体系中始终处于下风,不可能挑战皇帝。大礼议是明代中后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其引发的人事更迭对明代历史走向产生了极大影响,明代阁权因此在嘉靖至万历前期出现了难得的“鼎盛期”。但扩张后的阁权在反对张居正“专擅”中发生逆转,并迅速疲软,明朝因此迷失了方向,使晚明政治与社会不可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政权的瓦解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