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先生曾说, 桥梁是一国文化特征 ,中国古桥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孔庆普先生是古桥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主持北京城门、城楼、古桥的修缮、拆除工作长达四十余年。本志是孔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是根据其手中所有古桥相关资料撰写集结而成,旨在对古桥研究与保护事业起到应有的作用。 全书共收录古桥资料1952座份,古桥照片1689张。不仅记载了古桥的技术数据、结构形式及建造方法,而且对一部分构造复杂的古桥进行了技术鉴定。 古桥的印记渐渐远去,但研究工作者的脚步没有停息,在中华大地上,城市的面貌日益变迁,我们需要凭借本书的回忆来塑造古桥的旧日影像,这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珍贵的礼物。
《丛山峻岭中的“绿洲”:安宁河谷文化遗存调查研究》内容为:位于我国西南山地间的安宁河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生息。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环境,使这片土地成为西南山地中的一片文化“绿洲”,历史上南来北往的多种文化都曾在这里停留、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安宁河谷古代文明的特殊面貌。安宁河谷中文化的发展轨迹证明,生存在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中的文明存在着自身的发展模式。在西南山地的众多文化地理单元中,安宁河谷具有典型意义。将安宁河谷的古代文化遗存做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系统研究,对于寻找我国西南山地古代文明的发展模式与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