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考古·历史》以中国古代神话为引,论述了天圆地方的古代礼仪观,研究了中国上古人类的日月信仰崇拜。书中还结合了考古发掘成果,论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成双成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神话·考古·历史》阐述了对于夏商周文化的思考与研究。
《简帛》是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围绕相关的三个层面:一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二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三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集刊实行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坚持原创性、规范化、国际性,每年出版一辑。
《初学编:甲金文论著选读、甲骨选片》摘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甲金文论著方面的选读和甲骨选片的研究。甲骨文、金文,尤其是甲骨文,是一个巨大的学术宝库和迷宫,而藏家、注释家之蜂起,百花竞秀,正是学术繁荣之盛况。《初学编:甲金文论著选读、甲骨选片》的摘录,也是不拘一家,而是博彩众家。
《李家和集/江西文物考古论丛》收录了江西省考古学家李家和各类论文40余篇,分“新石器时代研究”、“江西青铜文化”、“印陶文研究”、“百越文化研究”四篇,梳理了江西各大重要考古发现,对江西先秦文明的发展脉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抚仙湖水下考古》的出版,无疑是文明起源研究者的福音,是弥补高原水下考古学科空白的一本书籍,同时还是一本研究抚仙湖水下遗址重要的工具书。通过《抚仙湖水下考古》可以了解多姿多彩的水下世界,认识水下遗址文字符号的本来面目,观察远古人类的生活,而且对于有志于从事抚仙湖水下遗址的研究者来说,《抚仙湖水下考古》是一把打开通向抚仙湖水下遗址之门的钥匙,希望有志于抚仙湖水下遗址的研究者都掌握好这把钥匙,使之引导我们走进时间的隧道,去探测抚仙湖水下遗址的秘密,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
《沈阳故宫博物院》讲述了沈阳故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巍巍的皇宫禁苑里,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的大政殿,八角重檐,金龙盘柱;高耸的凤凰楼,曾经有当年“晓日”的盛景;略带神秘气息的台上五宫,静谧的文溯阁藏书楼,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地体现着满汉以及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出土文献(第2辑)》包括在首批清华出版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略说清华简的重术价值、读《尹至》“自夏徂亳”、说“夜爵”等内容。
《北京考古志·延庆卷》主要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市延庆县自史前至明清的考古资料,是对北京市延庆县历年考古工作的总结,从地域角度进行分别介绍,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总结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二是总结墓葬的调查和发掘,如汉代卷对大葆台汉墓、老山汉墓的调查与发掘;三概述了其他遗存的调查发掘情况;四是总结了北京市延庆县考古研究现状,如对城址的研究现状、对墓葬的研究、对窑炉等手工业的研究等。《北京考古志·延庆卷》是《北京考古志》的第二本,一部分资料曾在刊物上发表,部分资料为刊布。同时也总结了有关延庆县史前至明清考古的研究成果。此书对于北京市延庆县史前至明清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本书是一部汇编作品,主要搜录了孙守道先生曾经发表过的及一些没发表过的42篇考古学术论文。这些成果都是孙守道先生考古成就的集中体现,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该书专业性较高,属于考古学术圈读物,也可供考古爱好者研读和学习。